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重读鲁迅:以愤火照爱国心 助他国反观自我

2011年10月31日 11:19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东尔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在鲁迅离开我们整整75年后的今天,我们重读鲁迅。

从世界范围看,鲁迅的足迹最远只到达过日本,在那里,年轻的鲁迅最终完成自己对于人生的选择——成为一个作家。正是这一选择注定了鲁迅身后的思想与文字比他本人走得更远——到20世纪80年代,鲁迅著作的翻译文本已达到50多个国家、70多种语言,无论东邻日韩、东南亚,还是欧美大陆各国,乃至西亚、非洲的阿拉伯世界,鲁迅都引起强烈的共鸣。

而事实上,在55年的人生旅程中,鲁迅一生的行动思想指南就是爱国。他以犀利的文笔直陈社会弊病,批判围观者的冷漠,对国人的国民性阴暗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虽然今天的时代早已非鲁迅所处的那个时代所能相比,但清醒地、理智地爱国,并勇于直陈社会之弊端,仍然没有过时

爱国者鲁迅

今天的时代早已非鲁迅所处的那个时代所能相比,但清醒地、理智地爱国,并勇于直陈社会之弊端,仍然没有过时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东尔发自北京七十五年前的10月19日,现代中国最深刻的思想者鲁迅,在上海停止了工作。而在千里之外的福州,郁达夫得知鲁迅的死讯后则不禁感慨:“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由此可以想见鲁迅在当时国人心中的地位。  

在55年的人生旅程中,鲁迅一生的行动思想指南是爱国。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绪,是建筑在对于祖国命运的一种深阔的瞭望和思虑基础之上的。从晚清到抗战前夕,中华民族忧患重重的日子,鲁迅以犀利的文笔直陈社会弊病,批判围观者的冷漠,对国人的国民性阴暗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今天的时代早已非鲁迅所处的那个时代所能相比,但清醒地、理智地爱国,并勇于直陈社会之弊端,仍然没有过时。

选择

从三味书屋、南京水师学堂、矿务学堂再到仙台学习西方医学,从放弃举业从事实学,再到弃医从文以笔为枪,从北京到广州、厦门最后定居上海,鲁迅一生的各种选择都围绕着两个字:爱国。选择矿务学堂是在甲午战争、庚子事变后痛感中国工业技术远不如船坚炮利的列强,学习医学也是因为“科学救国”的影响,最后受刺激于“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偏见后,他终于决定弃医从文。

东渡求学之后,对于清廷的朽腐不可救药,鲁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从而追随章炳麟从事排满革命,与保皇立宪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思想战,为1911年中国命运的大转折奠定理论基础。辛亥革命前夕,出于赡养母弟的现实压力,鲁迅无奈回国从事教育工作。俟待民元南北和议成功之后,立即应邀前往北京,从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开启了长达十几年的“作为公务员的鲁迅”时期。随着对北洋政府的失望,鲁迅又奔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最终在蒋介石亮出“4·12”屠刀的寒光之后转往华洋杂处的上海,直至去世。

鲁迅生命中每一次转变,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建设理想中的中国的目标。而他后期的杂文创作更是直接介入政治事务与社会生活,蕴积了更强的能量和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1933年 1927年 1918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