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匈牙利女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离世:向童年说再见

2011年08月17日 15:43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刘思凡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7月26日晚,瑞士纳沙泰尔旧城,76岁的匈牙利女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在家中离世,距她写下摄人心魄的“恶童三部曲”整整25年。

33年的创作生涯中,克里斯多夫共写下23部法语作品,9部出版。

1935年,克里斯多夫出生于匈牙利和奥地利边境小镇科泽格,1956年,在一场反苏联的革命被军方残酷镇压后,她怀抱4个月大的女儿,背着书和手稿,开始随丈夫流亡。“他(丈夫)决定我们要去什么地方,将来说何种语言;他做所有的决定,我负责照顾小孩。”他们辗转奥地利,之后来到瑞士纳沙泰尔。“我心里一直很痛,我很后悔离开匈牙利。年轻的时候以为逃亡只是旅行而已。”

定居瑞士后,克里斯多夫无奈地开始了她的工厂生活:先在纺织厂工作了2年,之后在钟表厂工作了5年。嘈杂的厂房里,她无法与人交谈,只能在休息时到外头抽烟,与人说上两句话。

“今天,我又开始了愚蠢的生活步调。早上5点起床、洗澡、刮胡子、冲咖啡,然后出门,打卡进入工厂……我用机器在固定的零件上钻孔,10年来一直如此。我们的工作可以归纳成这样:把零件放进机器里,踩踏板。”克里斯多夫小说《昨日》里的一段描述正是她当年工厂生活的真实写照--每天5点起床,先送女儿去幼儿园,再去工厂,傍晚接女儿回家,时常因劳累而生病。

5年的孤独流亡之后,克里斯多夫辞去了工厂的工作,离开前夫,嫁给一位瑞士摄影师,并因此获得了瑞士国籍。

成为作家是惟一一件她从年轻时就希望做的事。少女时代她曾尝试用匈牙利语写诗。在工厂的日子,晚上回家整理诗稿是她生活中屈指可数的慰藉。她尝试用简陋的法语创作了一部戏剧,灵感来自孩子的法语作业,“我有字典,但大部分法语都是向我的孩子学的。”

非母语写作让克里斯多夫渐渐形成了简约、冷峻的语言风格。她回避所有诗意、感性的句子,甚至怀疑文字所营造出的感情是一种谎言。她曾借小说主人公抄写的句子给好作文定下标准:“一切须属真实。我们所描述的是我们看见的人、事,听到的、做过的事。”

1986年,她创作了《恶童日记》,这是她最重要的作品。书中描写了一对孪生兄弟探索残酷世界的旅程,两名恶童的形象让读者一下子记住了这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小说中双胞胎的原型就是克里斯多夫和她的哥哥,当时她9岁,他10岁。战争期间,父亲应召入伍,克里斯多夫和两个哥哥时常与街头流浪儿童混在一起。她的童年充满了战争阴影下的恐怖,一个小伙伴因为踩到地雷被炸死。后来她在小说中写道,“眼泪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可悲的是我们不得不这么做。”

克里斯多夫用整整两年的时间,记录下战争期间的童年记忆。小说中的两个孪生兄弟以辱骂、殴打彼此的方式练习生存本能,在充满恶意的情境里渐渐成为两个惺惺相惜的战争受害者。克里斯多夫曾说,“一本书所写的可能已经够悲伤了,但它的内容绝不及真实生活的万分之一。”

《纽约时报》曾评价这部作品“透过儿童无垢之言描述病态世界,却能在残酷刻薄的情节中读到救赎。故事中的主角对眼前地狱般的景象视而不见,反而以无畏的勇气去面对”。

这部作品赢得了当年的欧洲图书奖。之后,克里斯多夫又相继于1988年和1991年出版了《二人证据》、《第三谎言》,构成了她著名的“恶童三部曲”,探讨的主题仍然围绕着战争与毁灭、爱与孤独、欲望与迷失、真实与谎言。

2004年,她重获匈牙利国籍,但很少再回到自己的祖国。

在小说《昨日》里,克里斯多夫说,“当我们成为作家的时候,一切都将变得没有价值。”她渐渐感到疲惫,于是不再写作。她看电视,无论正在播放什么;她读侦探小说,却记不起作者和书名。

生命最后几年,高血压、肾病、贫血、面神经炎困扰着她,她无法写作,说话的时候下颌和脸颊都会痛,她总在看病、做手术。老朋友相继离世,世界真正向她展现出最残酷的一面,这是在“恶童三部曲”里不曾出现的恐惧与孤独。

在《昨日》里,她曾描述一只小鸟总在练习收拢双翼坠落,却在触地之前心生恐惧,它重复着对死亡的练习﹐但始终无法越过死亡的边界。然而这一次,告别了恶童时代的克里斯多夫终于跨过了死亡的边界,她总算可以投奔她的祖国,不再离开。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克里斯多夫 女作家 雅歌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