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2015-04-30 星期四 农历三月十二

凤凰卫视

好莱坞主旋律是什么? 应警惕“垃圾文化”大入侵

2011年07月12日 08:53
来源:学习时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好莱坞的“主旋律”是什么?那就是美国精神之璀璨,美国领袖之崇高。

所谓“在什么山就唱什么歌”,美国人拍电影宣扬自己很正常。美国人也从来没有避讳,而总是在外交辞令中宣称:“符合美国的利益”。如果识破了好莱坞的这套自我美化把戏,单纯从商业片的角度,看的其实就是热闹、刺激、大场面、电脑特技。当然,确实有一些青年由此对美式文化越来越感冒,甚至简单地认为“什么都是美国的好”。对此,一些“有识之士”疾呼警惕美式文化大规模入侵。笔者不禁想反问:为什么我们的文化就达不到这种传播效果?

看看中国的电影吧。早年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被西方关注,噱头无非是中国阴暗、土掉渣的一面。这种影片不仅没有更新中国的形象,反而加剧了老外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以致于,现在还有外国人以为中国人仍然留着长辫子。近几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则是在场面上极尽古代奢华,内容空洞的让人搞不清其究竟想表达什么思想价值观。以前,中国导演总说是因为没钱拍不出好片子。如今,一部影片动辄投资几个亿,大制作远远盖过剧本本身,拍电影成了比着赛着烧钱。冯小刚与葛优是最具国内票房号召力的黄金搭档。但是“冯氏幽默”与“葛大爷油滑”也决定了其市场只在国内,鲜明的特色也可能意味着鲜明的局限。《建国大业》算得上是典型的中国式主旋律影片,但这种影片具有多少国际化认同度?即便在国内,该片也招致了以爱国主义为旗号、狂捞商业利益的质疑。

有人将美国文化视为“垃圾文化”。但是,所谓的“垃圾”恰恰是最通俗的,对英雄主义的认同也是人的本能,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就是大众性认同!从随处可见的“垃圾食品”麦当劳与肯德基,到通过NBA“游戏”悄然渗透的运动品牌耐克,再到好莱坞电影看似老套、实则恒定的价值观传播,是美国佬“没文化”还是我们过于自信“有文化”?

(2009年第12期《群言》蒋萌)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主旋律 土掉渣 垃圾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0人参与  0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快速突破口语教程
  • 在家轻松做纳豆
  • 21天练就一手好字
  • 颈椎病发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