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如何短时间内迅速装文青?设计师圈的八卦得知道点

2011年07月03日 10:39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杜虹 董馨 谢湘南 马凌 胡可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华 · 美 术 馆 的 展 览 都 挺 酷的。

 

如何谈论深圳文化?这并不是艰难的事,只要不去触碰众多敏感字眼,掌握“扯淡”的艺术,你可以口头上成为深圳文化的书写者。还需要掌握两个原则:一、不要轻易地说深圳是文化沙漠,那样你失去了谈话的底线,显得自己也像一个沙漠,你会被鄙视,在这个城市白呆了,既便不是个文青,也是一个不长脑子的愤怒青年,你不融入这个城市,你也高不了瞻远不了瞩;二、可以从概念进入,从细节出来,给你的谈话布一个局,这样显得既有理论也有实践,一字一眼都可显现出,你是一个深圳文化的在场者,你见证了,但又不失自己独立的思考。有了这两个原则,我们便可海阔天空地去谈,击中要害地去谈。

谈城市文化可以从观念史开始

只有梳理了深圳的来源,才可以为你谈话中的深圳文化找到支点。众所周知,深圳是一座政策型城市,它的突然出现与崛起,是来源中央高层对改革开放的制度性需求。弄清了这点我们就可以堂堂正正地来谈深圳本土主义的观念史与思想史。比如说,最近图书市场有一本《深圳十大观念》的新书,这本书就是我们进入观念史谈话的妙品。不要装着对这十大观念嗤之以鼻,要沉着地说出这些观念对深圳的真实影响。比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可以指出,这些口号是深圳人行为观念的一种潜在指引。大多数深圳人信奉邓小平“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思想,在文化上也是一样,因此也就有了后来的发展文化产业诉求与文博会的归属。邓小平思想是深圳思想的蓝本,总之我们需要明确地指出,深圳已开始形成一种城市性格。大体上它是开放与包容的,具有一种民间的现代性,并且已开始具备大都市气象,它甚至容忍了保守主义的市容规划。

以大历史观论深圳文化的缺失

深圳人并不喜欢说自己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黄仁宇老先生的大历史观,同样适用于深圳。谈论深圳的历史,不要走进一个误区,把你的谈话对象拉到三洲田或者大梅沙的遗址上去,谈对古代深圳的发掘与考古,或者扯到什么大鹏所城这样的历史遗址与旅游景点去,如果没有足够的穿越能力,那样会容易让人迷失。而谈论历史在当下似乎是件时髦得不可欠缺的事,既然这样,我们其实可以避远就近,谈论改革开放之前与改革开放后30年的这段还可浮现在眼前的历史。

深圳大历史观可以把香港的发展历史也纳入进来,比如发生在1979年的大逃港事件,那是深圳与香港在历史上最热闹最壮观的互动场景,这一点深圳本土的富二代都会有自己的记忆,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某个亲戚就是当年逃往香港的一员,或多或少都听过上一辈人讲过去的故事。(这时也可以举例一本2006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的《1979-2000深圳重大决策和事件民间观察》的书,这本书里写了“100万人四次大逃港”事件及其背景,在深圳引起过不小争议)而早年移民到深圳的人,其子女如果在深圳,也都成了我们的交谈对象,聊聊其父母是怎么来对深圳的,或许可以找到共同的归属感。

我们可以高屋建瓴地指出,深圳文化的缺失很大原因在于市民对城市归属感的感失,从深圳的大历史观上找到原因,再谈到当下深圳市民的文化意见,比如提出对走过10年的深圳读书月的运动式的读书方式的疑问,读书月也该像南科大看齐去行政化了。(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不要直接说深圳没有现当代艺术

不要直接说深圳没有现当代艺术,或许会暴露你无知的武断。谈论深圳的现当代艺术,我们仍然可以有策略地从历史谈起。比如说从如今衰落了的博雅书店开始,在上世纪80年代初,老博雅可是深圳文化的一块招牌,那里有很多当代画家的手笔。在90年代,深圳美术馆也曾收藏了一批重要的当代艺术作品,被称为当代艺术F4的作品也在收藏其中。而深圳也曾是当代艺术的发源地之一,比如画家王川,80年代初在深圳博物馆做的《墨点》个展,就相当先锋,实验水墨就是从那里开始的,及至后来深圳做起“国际水墨艺术双年展”,这个展今天仍然在做,所以这些都是有源可溯的。再比如还可以谈谈当年深圳文化界的铁娘子李媚,可以谈谈她曾与深圳某报几位编辑的有趣交往,据说她曾经在深圳某水库当着朋友的面裸泳,在80年代的深圳,那可是相当的大胆。当然还可以谈起她去年,在关山月美术馆做过一场追溯当年在深圳办《现代摄影》历史的演讲,而就在这个月底,她还将在何香凝美术馆做一场《多重视线———当代摄影现状的几条线索》的讲座。

当然谈深圳的当代艺术我们还必需要谈到何香凝美术馆及O CT当代艺术中心,你可以定义这里是当代艺术的一块高地,虽然他们的展览从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深圳缺乏原创的当代艺术的事实。

让关于平面设计师的话题活泼些

谈深圳文化不谈深圳的设计师,肯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错误。而深圳知名设计师过多,也让我们的谈话似乎找不到重点。如果想让谈话显得活泼些,可以完全不提诸如“设计之都”这样的官方礼帽,谈论深圳设计的一个最佳突破点就在“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这个由深圳平面设计师协会发起的,仍在持续的设计展,是寻找深圳设计师与设计力量的一个坐标。当然我们也可以谈得更具体一点,比如谈起设计师张达利,你就想起他为南方都市报《走读深港》版设计的那款LOGO;比如谈起陈绍华,你可以谈起他在去年底得过一个由传媒颁发的“最无聊深圳人”奖;谈起王粤飞,你可以说他最在做一个深圳工业展览馆的室内设计项目;谈起黑一烊,你可以谈起他最近获过的一些广告设计奖;还可以谈起一位微博ID叫老爷不老的设计师在梧桐山脚下开了一家叫花里的牛肉馆,年轻设计师们常在那里聚会……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现当代艺术 文博会 城市归属感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