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朱 丞绘
“维也纳”、“施特劳斯”,您是否曾经被这些名字所迷惑?读到“中国民乐首次亮相萨尔茨堡艺术节”这类报道,您是否会怀疑其真实性?国内乐坛和演出市场“注水”现象时有发生,面对各类草台班子,大众需要提高警惕,培养自己的甄别能力,莫要被媒体和演出商的过度包装所迷惑。
每逢年底,各类莫名其妙的外来乐团来华演出是国内乐坛和演出市场“水分”最多的地方。那些打着维也纳、施特劳斯等冠冕堂皇旗号的草台班子,在名不副实的包装下,均以“世界一流”的姿态和票价出现。此类打着擦边球的过度包装,没有行政条文或法规的约束,又由于艺术水准的模糊和众说纷纭,无疑是对听众的挑战,对市场的考验。
于是我在2008年年初发起了一项针对外来团体音乐会的民间预报活动,称为“厘米演出前瞻”。当然,媒体和乐迷对草台班子的质疑自2004年起此起彼伏,也有相当有分量和实证的文章刊出,但将这种质疑“系统化”和“规律化”,还是第一次。这一目前由6位中国大陆及台湾的独立乐评人组成的机构,旨在给未来两个月内境外团体或艺术家参与的古典音乐会定制一个“晴雨表”,以直观的形式,再以乐迷的身份,告诉更多的乐迷,哪些音乐会更值得聆听。这个有意思的活动对国内演出市场起到了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对精彩的音乐会大力推广,另一方面将过度包装的音乐会和演出团体“打回原形”。“前瞻”得到大量新闻媒体和民众的关注,甚至影响了一些音乐会的票房。比如在2009年年底,经由主流纸媒援引,一场过度包装的音乐会在上海失去了一位大客户的包场。而这场音乐会的主办方也自此退出音乐会市场,转向芭蕾。这证明,民间的力量可以发出响亮声音,注水的“牛肉”可以缩水现出原形。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