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不如学鲁迅 广告也要抖精神
1月17日,韩寒与蔡康永出现在新浪的微博访谈间,这被看成是从不涉足微博界的韩寒送给粉丝的一份大礼。但实际上,韩寒代言的一款洋酒主导了这场商业味极强的活动,韩寒成了“站台”而非“做客”,连他自己都向大家连发8个“对不起”:“难得和大家交流一次还要染上商业色彩,真的对不起大家! ”他自责“违背了原则”
在那个短命的“韩寒0117”微博里,有韩寒为注销写下的“遗嘱”:“几年前我博客里写过一次软文,痛苦了很多个晚上,从此我发誓再也不写软文。一个写作者的文字是不可以植入广告的。无论品牌好坏或者公益与否。 ”戏剧性的是,他代言洋酒的口号是:“值得的,就去做”。
韩寒代言了、韩寒商业了、行还是不行?这是个问题。让我们将鲁迅先生请出,告诉韩寒该怎么做……
韩寒需要钱 于是他动摇了
这不是韩寒第一次袒露自己的“原则”,在早前的采访中韩寒就曾坦言,因为各种原因确实出现了经济危机,有人找上门让他写软文,最高开过1万/字,在博客上给他的产品做推介,当时的他很犹豫,“这个世界上没人不喜欢钱,但最后我推辞了,我能接受自己出去站台,出街都没有问题,但是要文字‘出台’还是接受不了。 ”
甚至在自己的博客里,他一直留下这样的公告“不参加研讨会,交流会,笔会,不签售,不讲座,不剪彩,不出席时尚聚会,不参加颁奖典礼,不参加演出,接受少量专访,原则上不接受当面采访,不写约稿,不写剧本,不演电视剧,不给别人写序。 ”这些“不作为”让人们一直赞誉他有“气节”,却也让他的老搭档路金波抱怨韩寒没有商业头脑,不配合“宣传”,太叛逆。
像躲避细菌一样,避免沾染商业的韩寒,却代言洋酒做广告,这让很多支持他的粉丝和朋友不解。他为何要“勉为其难”的答应了这次“商业做秀”?有业内人士猜测,去年韩寒代言某购物网站的收入是留给杂志作运营资金使用的。现在杂志已经停刊,也意味着此前的投入不可回收,这次“洋酒事件”或许正是为了填补这笔不小的亏空。
韩寒到底值多少钱
韩寒这次究竟为几斗米折了腰板?路金波在心里给他开出了个 “价码”:“如果代言费少于3000万,那么我忍不住公开说:韩寒,你吃亏了。 ”先不论3000万是真是假,韩寒的广告身价在骂声中飙涨却是不争的事实。要知道,此前,韩寒为某购物网站的代言费,传说高达500万元左右。但是这个身价算高吗?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该品牌依靠韩寒做推广后,一年的销售额保守估计便可达15亿元人民币。绝对的小投入大收益。
当教授张鸣慨叹:“现在的中国大学教授加起来对大众的影响力,赶不上一个韩寒。 ”当作家成为了明星,甚至是某种精神符号,我们不禁要问,你是商家你会放过韩寒这棵摇钱树吗?你是韩寒你能抵御得了这些诱惑吗?其实,在传统文人气节和自身商业价值挖掘上出现的纠结与迷惑,韩寒显然比一些纯粹的传统作家来得更加纠结。甚至于,他要存在于商业体制之外的“原则”都会被看成是另外一种模式的商业包装。
鲁迅的“广告精神”
文人和商业真的水火不容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敬爱的鲁迅先生也曾自己动手写过广告,他写的广告因为不够“商业”,反倒搞出了“噱头”的效果。上世纪30年代初,鲁迅题作《三闲书屋印行文艺书籍》的一份广告,开头道:
“敝书屋因为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堕落和滑头,有些不满足,所以仗了三个有闲,一千资本,来认真介绍诚实的译作,有益的画本,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宁可折本关门,决不偷工减料。买主拿出钱来,拿了书去,没有意外的奖品,没有特别的花头,然而也不至于归根结蒂的上当。编辑并无名人挂名,校印却请老手动手。因为敝书屋是讲实在,不讲耍玩意儿的。 ”
这里的一千现洋是鲁迅自己拿出来的,显然准备赔光,校对老手其实也是他本人。这段广告词,显然对于买东西有奖、名人挂空名等一干广告方式作了讽刺。这些老套的“炒作”手法现在仍然屡试不爽,却少有鲁迅先生这样用调侃讲实在话的人。
在《鲁迅全集》中还收录了,鲁迅草拟的广告不下十数条。这些广告中均体现了鲁迅绝不自吹自擂的原则。凡鲁迅撰写的广告语,他均有言在先,要求对方“不许改动”他写的广告词。
请做和自己的身份相匹配的代言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为了避免此类“碰头”,学会了低头。和为“假冒伪劣”大吹大擂那些人相比,韩寒想要做不低头的人,值得叫好。但他似乎还没搞明白,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为钱写软文”不对,毕竟用闭关自守来保护声誉的方式已经不能符合21世纪第2个10年的大势所趋了。问题出在,洋酒与其公众形象之间的偏差,问题出在,既然做了广告还要半遮半掩的不直接。
作为一名职业赛车手,韩寒应该比他人更懂得,速度和稳定,判断与冷静之间的关系。或许鲁迅先生的广告据实相告,又在字里行间里始终贯穿个人风格与价值观的广而告之方式,会给今天的名人们提个醒——代言须谨慎!最重要的是请做和自己的身份、形象相匹配的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