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老人墓地遭辱的一幕,有辱首都的脸面。北京的城市扩张日益浮躁,有关部门人文精神却匮乏甚至缺失。
在魏公村小区,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墓地长年被违章的简易商业用房包围,且周边环境脏乱不堪。此事早已被媒体曝光。就在一周前一场秋季拍卖会上,齐白石的三幅作品分别以5376万元、2072万和1344万元的高价成交。而此刻九泉之下的白石老人,则依然继续着被烟熏火燎垃圾污秽包围乃至来自周边小饭馆内食客们便溺的煎熬。这两则新闻联系在一起,让人五味杂陈。
齐白石作为我国绘画艺术的大师级人物,不但在群众中广为人知,国际上也具有极高地位。这样一位已成为中国文化符号的大师级人物,在北京这个人们印象与期待中的首善之区,其身后的遭遇竟被如此地轻慢乃至“侮辱”,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面对居民多次举报,当地文物部门似乎一脸的无辜与一肚子的无奈——因为“违建并没有直接破坏文物本身”,他们“不能直接处理,只能每次接到举报后通知相关部门”;而当地的城管部门在昨日媒体登门造访后,才有了“会派遣相关工作人员前往调查”的答复。要知道如今的魏公村可不是什么穷乡僻壤;而围绕于大师墓地周围的违章建筑和脏乱状况存在了也不是一天两天;更何况这其中还有不断来自周围居民的举报,怎么还用“派员去调查”来搪塞?联系到目前墓地北侧仍有在建未完的彩钢简易房的现状,人们就完全有理由对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乃至失职提出质疑:这样一片旷日持久的违章建筑为何时至今日屡遭举报却岿然不动?为何还能继续经营且一再扩充?这其中文物和城管部门都做了什么工作?违章建筑到底经过哪一级部门的审批?这其中是否存在部门乃至个人之间的利益勾连?
白石老人墓地遭辱的一幕,有辱首都的脸面。北京的城市扩张日益浮躁,有关部门人文精神却匮乏甚至缺失。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可以置文明、历史和文化于不顾。
北京正在构建“世界城市”。一个城市最弥足珍贵的,或许并不是这其中有多少摩天大厦和多么高的现代化的程度,而是这个城市是否拥有历史,拥有记忆,拥有文化。如果对文化遗产和瑰宝随意糟蹋,放纵侵害,那如何让城市的子民相信政府能建设有文化的未来。
本报特约评论员 刘乃康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刘乃康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