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下午,湖南新晃县“夜郎古国”项目双方正式签约,签约额为50亿元。近期,新晃要建夜郎古国一事引来各方广泛质疑。一是质疑投入50亿元太昂贵,作为省级贫困县新晃侗族自治县的50亿资金从何而来;二是质疑新晃在做“政绩形象工程”,纯属“夜郎自大”(10月24日新华网)。
其实,这些质疑只是表层性的,随着事件的进展,我们更应该看到这整件事件背后的文化误区。正如新晃县旅游外事侨务局局长吴吉礼向记者描绘的将来“夜郎古国”的营销模式:领一份夜郎古国的通关文牒,兑换一些夜郎币,开始自己“夜郎国里的慢生活”:到农耕文明园种半天地……去侗族村落与侗家小伙姑娘对半天歌,去夜郎温泉沐浴半天,进入夜郎王城通过竞选去做半天王,最终禅让王位离开新晃。
这种旅游方式,就像是伪迪斯尼乐园的感觉,因为它涉及的都是一种按照人工设计出来、脱离了真正文化韵味的游乐场,因此完全可以说,这与当地官方所宣称的“夜郎古国”已经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了。而通过这件事,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了当下那些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下的伪文化的盛行。
诸如“夜郎古国”这等伪文化主要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假借文化之名,在进行着非文化的开发;还有一个是凭空制造出来的“文化”,而这两个特征,基本上就构成我们当下一些地方文化建设的主流。这样的文化不谈真正的文化自觉与文化保护,假古托今、复制粘贴,而且从头到尾充满功利主义色彩。而正是这样的伪文化的盛行,各地的重复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具体的案例,只要稍微回顾一下近些年的各个故里之争,也就一目了然了。
在我们现在的很多工业产业领域,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都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也同时会有一些措施来干预,但是文化上现在也正在出现这种状态,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提前的防范。有关人士与部门应该有这方面的危机意识,必要时要采取一些防范与干预措施,因为文化上的泡沫一旦破灭,它的影响绝不亚于经济领域的危机来袭。 (张天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张天潘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