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热衷国际奖项引发争议 “掺水”有三大奥妙
自我认同不等于西方认同
中国人应该更自信
针对这种现象,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认为,归根结底是缺乏文化自信。所有“后进”的现代国家,进入现代社会体系都面临一个如何被接受、认同的过程。这往往容易形成文化焦虑:想向外界证实自己的文化多么优秀,而潜意识里却要取悦西方的文化。中国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段里,对待西方文化,一直在两端摇摆,时而全盘西化,时而全面否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认为,只有先获得西方认同才能自我认同。
周宁说,虽然中国现在经济发展迅速,中国人的自信心也在迅速增强,但中国的文化自信还远没有建立起来。重建文化自信要理性、平和,不能总是“一边倒”。现在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这个问题,至少说明文化心理的自觉已经出现。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说,中国人对国外评奖格外看重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历史遗留问题,在过去积弱的时候,中国尤其渴望得到世界的肯定;二是现在全球化进程发展很快,到国外评奖反映了对全球化的重视,并希望借国外的肯定增加在本土的感召力,扩大内部影响。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人的自信心在逐步提高,对国际情况也越来越了解,国际认可的效应在呈现递减趋势。追求国际肯定不是坏事,也是有必要的,但不必过分重视,应该怀着一颗平常心,适当追求但不刻意夸大,得不到也不要失落。”张颐武说。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
更多新闻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