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的梦呓与“国货就好”
国货要买,国一定要爱,但是奸商的当一定不要上。现在,我们谈谈文人的“爱国”,文人一民族且主义,比开口闭口“国学”。最近几年有一连串的国学“大师”,真的、假的,出来说昏话、假话,要大家学国学,要把国学变成必修课,中学生要学,小学生要学,幼儿园孩子要学,理由呢?“这是国粹啊,国粹,学,还有什么理由吗?”我就学学鲁迅,问一下,国粹就好么?“她奶奶的”国骂也是国粹,这也要学吗?再说,好的东西,国粹的东西,多了去了,就一定要逼迫幼儿、儿童、青年“必学”么?
说穿了,中国是一个少什么“学”的国度。中国历史上没有民主政治学,没有化学学,没有电学等等,我们的这些现代社会非常紧要的学问很多是从西方学来的,如果没有五四文化革命,我们今天恐怕还不知道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也还用不上冰箱、互联网。要知道,国学这个东西,有时候是非常可怕的,比如,本来我们在一百年前就有了火车,结果“国学”说,这个铁兽在中国的地上跑,会害了中国人的地气,会破了风水,结果拆了,扔到海里去了。所以,国学可以学,业余学学,自由地学,但是,不能逼迫别人学,最好是让人有了鉴别能力,成年之后学,到底那是过去的东西,现在拿来用是要理性鉴别的。
我们那些国学“大师”是中了毒气,要定某学为一尊,那是董仲舒做过的蠢事,这恰恰是他们不懂现代人生和社会的地方,他们不懂“人生而自由”的现代天条,信仰的东西要交给自由,人生观的东西要交给信仰,由不得他们来强迫,更由不得那些人的假国学来强迫。
在历史上,儒教是自然形成。通过士大夫的学术努力与政治活动,儒教义理价值进入到政治权力中心,改变了政治权力的性质,即儒教上升为“王官学”后儒教与政权合一,政治权力成为儒教价值的载体,然后儒教价值再从上到下影响到社会形成礼乐教化的“礼制”“文制”,通过“礼制”“文制”起到安顿社会人心的作用。这是儒教在中国历史中自然形成的“上行路线”,故“上行路线”又可称为“传统路线”。在今天,儒教崩溃,要重建儒教,首先必须走儒教形成的“上行路线”,因为“上行路线”是儒教形成的正途。具体来说,就是“儒化”当代中国的政治秩序(此即汉代董仲舒“复古更化”之现代形态),此“儒化”当代中国的政治秩序有两个要点:一、通过儒者的学术活动与政治实践,将“尧舜孔孟之道”作为国家的立国之本即国家的宪法原则写进宪法,上升为国家的意识形态;二、建立新的科举制度与经典教育制度:即国家成立各级政治考试中心,有志从政者必须通过《四书》《五经》的考试才能获得做官资格,就如同做法官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一样;另外,用儒教的经典取代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过时的意识形态经典,使其作为各级党政干部思想品德教育与历史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除党政教育系统外,在国民教育系统中,恢复小学中学“读经科”,将《四书》《五经》教育作为基础课与语、数、英同列;大学则恢复“经学科”,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基础课程。
作者:葛红兵 编辑:严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