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详解中国拒绝电影分级制:怕思想政治教育失控

2012年12月20日 10:06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乐云

近日,电影导演谢飞发表公开信,提议将现行的行政管理式的电影审查,改变为法律制约、行政监督、行业自治、自律的电影分级制,引发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议。

实际上,电影分级乃大势所趋,世界各国也并不乏成功案例,除美国之外,韩国近年在国际影坛声名鹊起,诞生一批优秀电影人与电影作品,电影分级制无疑居功至伟。

从发展历程看,韩国电影分级制大致分三步走:第一步,废除电影审查制度。1996年,韩国结束了延续70年的电影审查制度。第二步,开放电影题材,设立电影等级制度。1998年韩国取消“电影剪阅制度”,以电影等级制度代替。每部电影的等级由民间组成的“影像物等级委员会”进行评级,对色情、恐怖、政治等题材也原则上不再限制。第三步,颁布电影法案,从立法上规范管理电影放映。1999年,韩国国会发布了《电影法修正案》,其中规定韩国将在2000年彻底废除影像制品审查制度,完全采用分级制,维持影院韩国电影放映任务制度。

中国之所以拒绝电影分级制,主要源于三点考虑: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失控,弱化了电影的宣传教化功能;二是一旦在电影内容与题材上放开,会导致色情、暴力等镜头侵蚀银幕,污染社会风气,毒害青少年;三是分级制可能会沦为电影广告的噱头,恶化电影市场竞争关系。但从韩国电影分级制十余年的践行来看,我们担忧的情况并没有出现,韩国社会也没有因此而社会暴力色情泛滥,社会风气堕落。

事实上,电影是一种消费文化,无须承担教化般过于沉重的角色。印裔学者阿尔君阿帕杜莱在《消散的现代性:全球化的文化维度》说:“现代消费最受吹捧的特色—寻求新奇—只不过是更深层的消费规训的征兆;在这种规训里,欲望围绕转瞬即逝的美学而组织起来。”其涵义可简单归纳为,多样性与新奇性。当今多元化社会,电影观众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要同时满足电影受众的多样性与新奇性,惟一的出路只有分级制以及分级制下的类型电影的推陈出新,因为它可以避免过度整齐划一带来的审美疲劳。

此外,电影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标准的艺术品。一部优秀电影的创作,需要电影人超强的创作灵感与幻想神经,从而为观众创造出一个精彩纷呈的幻想世界。电影审查必不可少,但不可干涉管控过度,否则会箝制其艺术表达。

在韩国,其电影审查机构来自民间,人员构成具有较大的代表性,政府只提供运营所需资金,对内容不作任何干涉,此举无疑极大地激发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与艺术探索。

或许,有人会提出电影分级制如何保护儿童免受不良信息侵害的问题,因为一旦银幕充斥着血腥情色镜头时,我们缺乏完善的法律机制来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这并不能作为否定分级制的理由,在当今网络高度发达的社会,即便没有分级制,青少年儿童也一样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超越限度的电影资源。毕竟,相对于网络的开放,电影院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分级制能保障部分特定人群享受多样化的电影服务,既能扩大电影市场,又能增强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何乐而不为?

在此,笔者并不想否认电影审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只是,当前的电影审查制度有僵化与过于严格的毛病,不利于中国电影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走向世界。美国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对电影来说,必要的文化控制无法拒绝,“娱乐至死”也非最佳选择,要让文化精神不致枯萎,我们只有在其中寻求平衡。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电影审查 电影分级 韩国电影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