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文革”暴风骤雨中的人艺群星

1976年“文革”结束后,坚冰开始融化。1978年,人艺恢复本名。这一年,于是之主演的《丹心谱》是最重要的大戏。6月6日,人艺第一台复排大戏《蔡文姬》开始售票,每人限购四张,购票的人潮势不可挡,一度挤塌了首都剧场的南墙。人们都在热情期待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人艺群星璀璨,但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太过短暂。建院初期绽放光芒后,随着“反右”和“文革”的风暴来袭,人艺不可避免地卷入政治运动的汹涌洪流。优秀的艺术家们,被裹挟着向前,身不由己。

老舍:少开会,让我下乡

解放后老舍回国,他对国内的重大政治题材并不熟悉,接到写作任务,觉得既然是党的要求,就应该边学边写。1952年初,“三反”、“五反”运动尚未结束,老舍为人艺写了反映该运动的《两面虎》,后改名为《春华秋实》。

当时他看了很多政策材料,家里还请了个老先生,专门抄文稿。初稿出来后,各方的修改意见纷至沓来,有来自基层的,也有来自“上面”的。《春华秋实》前后写了十二稿,每次都是从头写起,最后定稿时已经完全没了初稿的样子。采纳的意见太多,剧本像个大杂烩。

老演员蓝天野说,让谁写《春华秋实》都很难,戏都在资本家身上,工人、干部形象很难写。社会上出现什么大事,老舍很快就有作品出来反映。1955年写了《青年突击队》,1958年赶写《红大院》,都是配合一时一事,演完了,戏也就完了。

1956年,中国作协收集会员对作协的建议和要求,老舍就写了两句话:“少叫我参加会议与社会活动,允许我下乡数月。”他曾跟人艺老演员李翔发牢骚:“作家是写书的,不要参加这会那会,让我写不了书。”

焦菊隐:给《茶馆》加条红线

1958年《茶馆》上演,在文艺界引起不小反响。有人说戏宣扬了“一代不如一代”、“今不如昔”的调子,认为作者有怀旧思想,对没落贵族给予极大同情。更有甚者说,这是在影射“公私合营”。

7月10日,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在人艺党组扩大会上说:“你们现在偏重艺术方面去建立风格,政治灵魂不在意了……焦菊隐是资产阶级的教条主义。……生产上我们很先进,比如白薯一亩地产五十万斤,本身就是很大的浪漫主义。惟独艺术上,我们还像乌龟一样在爬。”

不久,《茶馆》停演。欧阳山尊后来回忆说:“1958年开始‘左倾’,越来越厉害,一直到‘文革’。”

一次周恩来到人艺看《红旗飘飘》,散戏后上台和演员合影,突然问身边的于是之:“《茶馆》这个戏,你们为什么不演了呢?”于是之怔住,半天没说话。周恩来说:“那个戏改改还可以演嘛!”周恩来说这话之后,人艺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研究《茶馆》的改动方案。

1963年,《茶馆》重排。“反右”时被保护过关的焦菊隐花了很大力气抓“红线”问题,他说:“加的红线都是主要的戏,是为了提髙戏的思想性。要搞好红线,才能压住那些表现旧的、要否定的生活的戏。”

最后《茶馆》加了一条学生反帝反封、反国民党统治的“红线”,全剧结尾改为学生上台贴标语,常四爷张罗送开水……当时扮演常四爷的郑榕说:“这些都是硬贴上去的,和老舍先生的格调极不协调。”

复排演出时,老舍兴致颇高地又看了一遍,但看完后不像以往那么爱说话了,对《茶馆》加红线问题也不言语。后来他只淡淡地说:“我对这个情况不熟悉,你们看着办吧。” 

1976年“文革”结束后,坚冰开始融化。1978年,人艺恢复本名。这一年,于是之主演的《丹心谱》是最重要的大戏。6月6日,人艺第一台复排大戏《蔡文姬》开始售票,每人限购四张,购票的人潮势不可挡,一度挤塌了首都剧场的南墙。人们都在热情期待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文革 茶馆 老舍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