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碑式的历史中女人的缺席是世界性共同点
在传统五伦之中,女人只出现一次,并且是以成就夫妇之道的一个元素,或者一个中转站而出现的。一次性地被利用之后,其他的结构元素尽管由此诞出,但与她没有多大关系。《大学》有云:夫妇之道,造端乎人伦,作为君臣、父子、兄弟、朋友的伦理原型,这里隐含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感信念。汉语“交情”一词出自“惟寝席之交,而后有夫妇之情”,尤见对君臣关系所隐含的政治理解,一方面有阴阳说支撑,而另一方面以“情”为暗线。于是“为情所困”并非私人事件,私情外推为伦常定义,即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兄弟之“序”、夫妇之“别”、朋友之“信”,皆以“夫妇之情”为模板,这些对举的伦常观还可相互指涉。这样一来,其实公与私也就没有什么界限了,而现代政治的边界公共性,在传统之中找不到对应的线索。
有文化主义者指责简写体的“爱”,将繁写体中的“心”划掉了,以此叹惋传统的遗失。但究竟何为“心”,宋儒朱子认为,心气满溢,变幻无常,人心须服从道心,从而规定了“天理”的主导性。于是,“心气满溢”的任意性有违哲学层面的理性,情感信靠如果不是宗教层面的圣爱,那么在世俗秩序之后中,人们就是陷入情感网格与泥沼之中,盘带牵缠不清,公共人格也就无从树立。
从“人情大国”抽身而出,是现代理性的必然诉求。尽管传统的“家”几乎应有尽有,它不仅满足了人的情感需要,也同时满足了人的精神需求,自我认同与“家”血肉交织,当然这需建立在宗亲结构的基础之上。但就“夫妇之道”而言,这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男人与女人,在理论上,基于什么结为夫妇,即这处于五伦之首的伦理链条的前提,在我们的文化中明显缺失,就是说历史上的第一桩婚姻是如何发生的?显然“寝席之交”的自然性欲怎么可能成为人伦的唯一起点?
在此,没有先验的“人”的概念,你是谁?取决于你处在道德位序之中的什么位置,这里的难题就是,到底是结构先于人而存在,还是人先于这个结构而存在。因此,就性别而言,这样的人文观,既非来自自然差异,也非来自文化差异,因为所有的人都共在于这样的位序结构之中,或者说单独的个体是没有意义的,每个人都是结构之中的某个环节,而个体存在的意义取决于为道德机制的良好运作所发挥的功效。你是谁,显然是根据道德要求践行与修为的结果。没有其他的理由。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恰恰是妇女解放启动了现代性进程的基础环节。“妇”这一伦理枢纽的瓦解,自然会迎来“个人”的概念,这亦包括个体意义上的“男人”。就是说在夫妇之道以前所缺失的环节,反映在文化机制之中,表现为一种自我修复的能力。但仅有“个体”的历史性显现是不够的,这个个体需在现代国家中得到承诺,所有的伦理重新奠基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之中,即公民身份的国家认同。否则,“出走”之后,“娜拉”的结局看起来似乎成了一桩自我招致的罪。鲁迅先生在1923年的一次演讲中说,“娜拉”会遇上豺狼与猎豹,会讨人嫌的。而一个野兽出没的社会,恰恰在于国家观念的残缺。与此同时,当一股新生的政治力量以“大家庭”的面目出现的时候,对于离家出走的“女人”而言,这是最具迷惑性的,女性解放的艰辛与曲折可见一斑。
一个俗常的偏见就是:斥责五四新文化运动破坏了传统文化,但从《中国妇女生活史》这本书的翔实的史料考察来看,一个问题必须得到澄清,这就是由谁掌控的传统?以及是由谁签署的文化?与西方女权不同的是,西方妇女解放是人权框架的增补性、调节性与后置性话语,而中国女权是与现代中国一同发生的,因此,要理解中国现代性的发生机制,必须关切妇女问题。就政治创新而言,女人问题必然会刺激到传统思维最为敏感的部位。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