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游学心影录】可分享的奢侈品

2012年05月10日 10:44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王磊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伊朗是“懂的”

伊朗近些年来是国际社会的一个主要话题,我曾在2005年和2011年两次去伊朗参加文化交流和国际诗歌节。伊朗是一个具有悠长文明历史的古国,大约在2500年前的波斯帝国时期也曾盛极一时,影响了周边二十多个国家和部落。它的诗歌传统也源远流长,伊朗人对文化的尊重很值得称赞。一个伊朗诗人哈菲兹(1315年-1390年),他的诗歌一直在伊朗流行不衰,受到极大的尊重,在伊朗中部的设拉子建有他的纪念馆和花园,甚至每年有一个哈菲兹日。2011年10月12日的这一天,伊朗国际诗歌节的各国与会诗人也去参加了哈菲兹日的纪念仪式,出席的有伊朗总统内贾德和宗教领袖哈梅内伊。令我惊讶的是哈菲兹的大部分诗歌是歌颂爱情与美酒的,而伊朗因为宗教教规而全国禁酒,不准任何酒精饮料的买卖。此外,伊朗对女子的要求也很严格。这样的情况与哈菲兹的诗歌内容不是有冲突吗?一个伊朗学者在回答我的疑问时这样说:“我们的内心文化其实是不变的,我们不排斥美酒、女人,国家的政策与信仰选择有宗教、政治环境的原因,我认为更多的是政治上的需要,这也就是为什么尽管哈菲兹的诗歌内容与现实有冲突,但是内心的文化我们都懂的!”这最后一句话让我想起近来中国流行的那句“你懂的”。

2005年我第一次访问伊朗,是作为诗人和艺术家的身份。那一次我提出想看看伊朗有什么现代艺术的展示,结果伊朗的波斯语翻译中心的人员带我去了看了一家现代艺术家的文艺馆,我看到了一些近几年创作的作品,只能说比较现代,而更多是技术上的探索。之后,他们又为我联系了一家在德黑兰的现代艺术馆,去之前,带我去的人对我说这家艺术馆平时不对公众开放,但是对学美术和研究美术的专家开放,必须事先联系。

我进去之后震惊了,全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及七十年代西方现代派画家的作品,达上百件之多,印象最深的是一幅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逊·波洛克的巨作,还有波洛克同时代的美国抽象派大师德库宁的作品,另有欧洲的现代装置和观念摄影等,简直就是现代主义艺术潮流的一个集体展览。在我看来那些就已经是历史,是文物了。一问才知道不是借来的,是永久收藏品,它们是在巴列维王朝时期的1925年至1978年逐渐收藏起来的,据说巴列维的一个女儿(公主)专事现代艺术的收藏,眼光独到。整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伊朗很西化,对西方文明极为重视,也就留下了这段国际艺术史中的部分代表作。展馆的一位员工不无骄傲地说,那张巨大的波洛克的作品,曾有一位美国商人前几年愿意出资一亿美金购买,被伊朗政府拒绝了。看来,发自各国民间的原创艺术的价值和文明史,他们懂的!

此事例让我最感慨的不是收藏,而是怎样对待收藏,在1978年这么剧烈的伊斯兰革命赶走了巴列维之后,胜利者没有把这些现代派作品付之一炬,而是很好地保留了下来。这令我对伊朗人的文化素质刮目相看,也证明了我认为文化高于信仰,信仰只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看法。

联想到中国的状况,令我这个经历过“文革”破“四旧”的中国人很沮丧。话题回到中国,有人说我们的社会还没到达静下心来品味与反省地球文明过去时的境界,有人甚至认为日常的生活历史在全世界范围来说,没有根本上的文明差别。这种把吃穿住行当作生活全部内容的思想绝对是短视的,究其原因,肯定是贫穷得太久了,以致对“文明史发展”几个字的含义也丧失了敏感。我希望中国的大量资金能更好地为后代人打好文化基础,富裕起来的中国人能为世界文明贡献应有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1980年 内贾德 心影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