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马克思的脚印

2012年05月02日 11:25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祝淳翔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苏联画家所绘大英博物馆阅览室里的马克思

既然座位无法固定一处,脚印说恐怕也就不能成立了

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圆形穹顶图书室有固定座位的说法,出处不详,却由来已久,英国作家戴维·洛奇笔下,就有中国人到大英博物馆围观马克思固定座位的场景(《大英博物馆在倒塌》,张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据说连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英时也曾问及(《剑桥流水:英伦学术游记》,刘兵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中国还流传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地板上踏出脚印的故事。“固定座位”和“脚印”之间,显然有因果联系,能相互印证。早年,人们往往对此深信不疑。近年来,出国者渐多,眼界大开,开始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例如:

图书室是公共场所,会给某个读者长期保留固定座位?水泥地板难道质量有问题,会磨出印迹?还有人说现在地上铺有地毯,会不会当时也是地毯,时间一长或许就磨出脚印来?抑或是“木质地板”被踏出凹槽?(李国文:《马克思脚下的地板》,载《北京青年报》2004-02-27)

一些实地踏访者,常引大英博物馆图书管理员的说法来证实或证伪。试想时隔百年,馆员无从目睹,其说法如何令人信服?查检相关文献,所谓固定座位的具体方位,至少有如下几种:

1.右手最后一排第一张(陶大镛:《我怎样学习政治经济学》,载《学习》1949年第1卷第2期);

2.D行第二号(苏蓝:《在马克思生活过的地方》,载《人民日报》1957-05-05);

3.G-7,即入口处向右第五张(《马克思文献传记》,[德]克利姆著,李成毅等译,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84页);

4.左侧第五排头两个(新华社记者:《上海杂技团在英国》,载《人民日报》1973-07-30);

5.M4(Francis Watson: The year of the wombat: England, 1857, London: Gollancz 1974,P185);

6.07(《马克思在伦敦》,[英]勃里格斯著,陈叔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2页,此或即下文所说之15排7号,07和O7形近而讹);

7.15排7号(陈特安、李云飞:《沿着马克思的足迹》,载《人民日报》1986-06-11);

8.从K排到P排,每排最外边的座位(唐绍略:《这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大英图书馆印象》,载《人民日报》1994-08-06);

上述说法,各有凭据,但只要任意两种靠谱,“固定座位说”便深陷自我矛盾的泥沼。

至于“脚印说”,笔者所见,共有两个版本。据马克思二女婿保尔·拉法格说,马克思踏出来的“脚印”,并不在大英博物馆,而是在家里的书房:

他的休息就是在室内来回走动,以致在门与窗之间的地毯上踏出了一条痕迹,就像穿过草地的一条小路一样。(《回忆马克思恩格斯》,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编,胡尧等译,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71页)

另一版本,很可能来自著名经济学家陶大镛(1918-2010):

我还晓得一件事,就更足证明他的勤奋好学了:从1850年起,他经常埋头于大英博物馆,总喜坐在图书室右首最后一排的第一张位子上,前后共有25年之久。他读到欢奋的时候,常常要用右脚在地上拖几下,这样,就把座位下边的那块水门汀磨掉了一层。他死后,这块凹下去的地方,已重新填平了。直到今天,这块痕迹还保存在那边。(陶大镛:《我怎样学习政治经济学》,载《学习》1949年第1卷第2期,第34页)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脚印 文学虚构 1970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