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在国家经济进益时 农民工流落在城市与乡村之中

2012年02月02日 11:49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何光伟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位于中国中部的人口大省河南,一直和四川、安徽等省份,成为全国农民工的主要来源地之一。而广东和江浙等省份,则是农民工输入大省。

“农民工”这一早已约定俗成的称谓,或许很快就要被撤销。农民工输出大省河南和输入大省广东的省委书记,近日都提出了取消“农民工”称谓的建议。

就在2011年12月下旬,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呼吁社会慎用“农民工”这一称谓,他认为“农民工”这样的称谓本身就带有歧视色彩。

“农民工”应该呼吁取消这个概念。卢展工质疑,“工农商学兵,本是职业的划分,为什么唯独农民永远要被加上特定的标签呢?”

卢展工认为“农民工”这一称呼背后隐藏的是一系列的歧视,他呼吁要努力消除身份界限,鼓励外来务工人员融入社会。

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也在1月3日的中共广东省委全会上表示,广东将加快研究并适时出台取消“农民工”称谓的政策措施。

汪洋要求广东探索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根据职业和工作年限享受相应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真正融合。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的张世勇博士看来,有歧视意味的“农民工”称谓不仅不伦不类,而且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他们身份认同和实现社会流动的困境。

尽管广东和河南有意向取消农民工称谓,这虽然是改善对农民工不公平待遇的积极措施,但张世勇认为其可能所起的实际作用有限。

张世勇表示,改变称谓的重要意义在于表明政府和社会在农民工态度上的转变,表达了对农民工的尊重,但关键在于将这种尊重转变为可行的政策方针。

不少人提出了一些改变“农民工”称谓的建议,其中包括“新市民”、“新型合同工人”等。

但称谓的改变只是一种外在形式,关键还在于农民工是否能和城里人拥有同等的权益,包括孩子教育、医疗和福利等。

多位学者建议,政府应采取措施根除中国的社会“二元化”状态,制定政策保障农民与城镇人口获得相同的社会福利,这才是改变农民和农民工“低人一等”处境的根本办法。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农民工 留守儿童 1980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