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毕飞宇:“人”的立场是我永恒的坚守

2012年01月12日 12:07
来源:新华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坚守“人”的独立立场

陈:您最近有什么写作计划?

毕:我一般不会制定太详细的写作计划。灵感比计划更重要。譬如《推拿》,原先没有任何准备,突然有了写作的冲动,就开始动笔。

陈:像《推拿》这样的作品,描写的是一个特殊人群——盲人推拿师,您觉得小说关注一种特殊职业来写,会不会更容易获得成功?至少在猎奇心理上,更容易抓住读者的心?

毕:不是这样的。写一种特殊职业,固然能够激起读者的猎奇心理,但对于一个优秀作家来说,即使写一个普通职业,写一个普通人、正常人,写得精彩、生动、深刻,同样也可以牢牢抓住读者的心。

陈:至少您在写《推拿》的时候,并不是因为这个盲人推拿师这个人群的特殊性而产生创作的念头的。

毕:相反,我在创作的过程中甚至希望规避掉一些属于这个人群特有的事或物,包括推拿师跟我聊天的许多内容我都没有写进去。我曾经说过,小说家不可以做同情与关爱的注射器,人的立场是我唯一愿意坚守的立场,而不可能是残疾人立场。

中国的都市文学会越来越好

陈:茅盾文学奖这么多年来似乎一直比较青睐于农村题材的小说,麦家的《风声》算是一次例外了,您觉得是因为城市题材的小说不够优秀吗?您怎么看中国的都市文学?

毕:城市题材的文学作品其实也有不少优秀作品,但相对来说,农村题材确实拥有更多的作者群,也有更多的历史积淀,自然相对厚重的作品会多一些。

陈:是否因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跳跃式,而不是渐进式的,所以中国缺少真正意义的都市,也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都市文化和都市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都市文学作品可挖掘的深度。

毕:有这个原因,但不完全是。我相信中国的都市文学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自己的创作题材就不仅仅局限于农村题材,也许我的这一部作品是写农村的,但下一部作品有可能就会转移到城市中去。一个作家既要遵从自己的意愿,写熟悉和偏好的人物、环境,也要不断挑战写作的广度和难度。

毕飞宇,1964年生,江苏兴化人,毕业于江苏扬州师范学院。当代作家。《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代表作品有《青衣》《平原》、《慌乱的指头》、《推拿》等。长篇小说《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推拿 平原 毕飞宇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