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白先勇:大梦醒来 昆曲尤怜

2012年01月04日 16:21
来源:新华网 作者:浦奕安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老人心疼演员:“沈丰英嗓子都会唱哑,我找最好的针灸医生急救。”八年来,同样的戏,原班人马,每次演出三天九个小时,需要坚持与理想。“沈丰英和俞玖林把杜丽娘和柳梦梅演活了。”白先勇相信当初的选角眼光。

有观众认为,“白牡丹”是有推广昆曲的作用,是很美,但就不是原汁原味的昆剧。

什么是“原汁原味”?沈丰英一边在后台“打仗”似的卸妆,一边充满自信地回答:“我们三场二十七出戏,汤显祖的一个字也没有改,就是原汁原味的戏。”她认为,大剧院这一演,虽扮相、嗓音和当年不能比,但综合素质方面,是一种“成长”。

全国七大昆曲院团都在演《牡丹亭》,各有千秋。中国昆剧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导吴新雷六看“白牡丹”,他投来一个和白先勇神似的“老顽童”笑容:“这就是原汁原味的昆曲。”

“一方面展示了传统昆艺的演唱魅力极其深厚的底蕴,一方面与日俱进地注入了现代剧场新的艺术元素。”吴新雷说。

白先勇解释,该戏服装、道具、背景灯方面的创新,由汪世瑜等“老师傅”提出。“像‘游园’、‘惊梦’这两出,本来一些演员是传统的演法,但我们觉得,现在的调整,更有青春生命,更美。”他说。

美在哪?“更繁复,更缠绵,更贴近,好看啊!”

对于演员功力的质疑,白先勇有点儿急了:“你不能把他们去和师傅辈的演员比,如果演得差,唱功差,观众会埋单吗?”而同一时代,同一批演员,江苏省昆剧院的《桃花扇1699》和上海昆剧团的《长生殿》,则广受业界好评。

浙江省昆剧团团长林为林认为:“‘白牡丹’绝对不是最好的一个版本,我们全国七大昆曲院团都在演《牡丹亭》,各有千秋。”

“白牡丹”,演了八年,尚未拿过一个国家级的戏曲奖项。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却透露,该院正考虑更名“中国《牡丹亭》剧院”,以更好扩大影响力,传承好戏。是耶,非耶?在业界,又是一场争论。

传承之忧

白先勇的昆曲情缘,几乎和他的生命同步。

1987年,白先勇接触了上海昆剧团的《牡丹亭》,但仅仅是“起心动念”,还没有一个具体的策划方案跳出来。“尽管当时昆曲衰微了,变得很小很小了,但并不表示它的艺术价值不存在。”白先勇回忆。

自“起心动念”,他便把挽救昆曲艺术作为自己首当其冲的职责。白先勇第一次在上海美琪大剧院看梅兰芳跟于振飞的《游园惊梦》,还是在儿时的1945年,与此时已相隔近半个世纪。

生于桂林的白先勇听不懂苏白(昆曲中的一种苏州话唱腔),但彼时,那个不到十岁的少年,对“梅兰芳他们满台飞舞的样子”和“美得不得了的音乐”,印象颇深。

1989年,中国老牌文学刊物《收获》复刊,白先勇受邀发表短篇小说《游园惊梦》,描述了一位内地去台湾军官的昆曲情。这是他写得最辛苦的一篇小说,借昆曲抒乡愁,表现了一群漂泊离散的异乡人和一个忧患重重的大时代。写作成名之时,他把小说改编成同名舞台剧,1982年台湾首演之后,1988年进入广州和上海的演出市场,由昆曲名伶华文漪担纲主演。

直到“白牡丹”,白先勇的昆曲梦全面展开。200场演至全本“绝版”,白先勇没有遗憾,但忧虑重重:“急啊,因为大量剧目的流失。20世纪初的时候,据说传字辈的演员,身上会600多出戏。他们的弟子,现在上昆的岳美缇、蔡正仁这拨,只有300多出。”老人不由蹙眉。

他接过助理递上的茶水,略平缓下,长叹一口气:“赶紧去学戏,不学就没了。”对于昆曲的未来和传承,老人担心:“这些都是活的宝贝,不学一出少一出啊。这种人与人,口传心授的艺术,人不在了就没有了。”

“像苏昆现在这一拨小演员,我也在外面募款,让他们多学学戏,快点到上昆的老师傅那儿尽可能多地学下来。”白先勇真着急了,恨不能替演员去学。

一场春梦,生爱到死,死可以生。《牡丹亭》的主旨句便道那:“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白先勇对昆曲之情同样应了这个“痴”字。他说,汤显祖笔下的情真,首先要“真”,然后要“深”,再到最高点情“至”。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青春版 牡丹亭 热点新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