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匡政:“御史在途”的叫板应成常态
(叶匡政 诗人,文化评论人。主要关注儒家现代性、现当代史常识重建。)
微博上出现一个体制内“大侠”,网名叫“御史在途”,真实身份是湖南省纪委干部陆群。他为长沙县警方拘留殴打讨薪农民工一事,在微博上公开叫板该县县委书记:“如果经公正调查证实民工诉求不合理,我立即辞职以谢天下。请问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同志、亲自部署诱捕民工的长沙县公安局长曾卫国敢说‘如果这些民工的诉求合理,我立即辞职以谢天下’吗?”
显然,在权力庇护大行其道的今天,一个纪委干部敢在微博上直呼其名地叫板地方官员,并以乌纱帽对赌,这种情形实属罕见。虽说官员开微博已不是新闻,但多数官员还只是把微博当做政绩宣传的平台。能像“御史在途”这样,利用媒体和舆情实施权力监督的官员,少之又少。“御史在途”职位不高,但在奉行明哲保身的官场,仍能保持这种率真性情,不仅值得民众赞赏,更需要社会的保护。他就像今天官场生态中的一个珍稀物种,他的所言所行如果没影响仕途,甚至获得晋升,就可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敢于公开直言规谏的官员。
奇怪的倒是一些媒体评论,对这位纪委干部的公开“叫板”很不适应,认为应按体制规定走所谓的合法程序,通过举报申诉等来帮助民众维权,甚至把这种行为看做是法治时代的闹剧,属“个人英雄主义”。可是,“御史在途”此举属被逼无奈,早在半年前,他就在微博中曝光了此事,也引来了有关部门的调查。但结果是并未形成对相关当事人的问责,反而认为是农民工的诉求不合理。面对这种对权力监管的不力,我想大多数官员都会选择昧着良心沉默,反正也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以内的事。
事实上,大多数官员也正是这么做的。单一的权力体系,会让每个官员常常面临这种抉择,是放弃个人尊严和公共道德感服从权力集团的意志呢,还是在集团内部遭受孤立?因为你只有服从体制的决定和目标,才会被体制接纳。也正是因为权力升迁是以放弃个人价值和尊严为代价的,用权力谋求私利,就成为一种心理补偿。即便那些官官相护的人,也极易做到心里坦然,因为他们认为维护的并不是某个官员个人,而是当地权力集团的形象。这是很多人对“御史在途”叫板不适的主因。
在我看来,“御史在途”这种叫板官员行为,在现代社会的治理中属于常态。在西方民主社会,这种官员之间的指责或掐架,更是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我们常说的公民政治参与,当然包括官员在公共媒体上对其他官员的批评,使官员减少对权力体制的依附,让他们敢于对公众讲实话、讲真话甚至讲错话。显然,因官员身处权力体制内部,对权力的问题和症结了解更多,如果他们主动参与到对公共事务的批评,更容易一针见血。
现在人们一谈起法治社会,就认为法治社会只需要依靠制度,不再需要这种敢作敢言的侠客类官员。这是一种误解,制度目的不过是为了保证每个官员都敢作敢言,当制度出现问题时,那某个官员的敢作敢言就可能成为推进制度进步的动力。只有大量官员都敢于发出批评体制的声音了,不同的官员敢于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表达诉求了,才可能通过协商与博弈来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理解、宽容与信任,才谈得上政府行为的透明化,才谈得上社会和民众对权力的约束。
应当说,微博提供了一个这样互动而开放的平台。“御史在途”的行为表明,一些官员正在受到网络沟通模式的影响,开始使自己的政治观念变得更为开放。如果有更多官员敢于像“御史在途”这样叫板与批评,只会换来民众对一些官员的好感,而非厌恶。微博带来的这种政治参与热情,打破的不只是权力垄断公共管理资源的局面,带来的不仅仅是民众与民众、民众与政府的互动,当然更应该带来官员与政府的互动、官员与官员的互动。不用担心在这种互动中出现各种冲突,因为只有通过冲突和磨合,才有利于社会各个阶层形成公民社会所需要的理念、制度与组织。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