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昆剧的盛衰和困局

2011年10月10日 12:00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刘芳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昆曲经历了几次大的起落,在国运鼎盛之际,受到皇家或官方赏识,流行全国;一旦逢战火流离、社会巨变,便迅速衰落,鲜有唱者。因此,昆曲也被称作“盛世元音”。

2011年8月29日、30日,由北方昆曲剧院推出的现代昆曲《旧京绝唱》在长安大戏院上演。它以北方昆曲剧院表演大师韩世昌为原型,讲述了北方昆曲曲折的发展历史。

韩世昌是当年的“昆曲大王”,北方昆曲剧院第一任院长。但是在北昆老演员、导演丛兆恒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却是悲怆一幕:上世纪战火年代,韩世昌在当时的“哈尔菲戏院”(今西单剧场)演出,观众稀稀落落,台上高悬着一副对联: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建国后,昆曲作为传统文化代表,几经起落,直到2001年,昆曲“申遗”成功,才逐渐“回暖”。

十年来,各种“青春版”“现代版”昆曲层出不穷,华美的舞台和服饰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视线。与此前的门庭冷落相比,如今昆曲频频登上大剧院、大舞台,甚至一票难求,日渐成为一种时尚。

申遗十年后,今日的昆曲是否依然面临“知音稀”的境地?各式改编是“创新盘活”还是“损害”?未来昆曲会何去何从?

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特约撰稿专访了中国昆曲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现存唯一昆曲专业刊物《兰》的主编丛兆恒。

八百年来伤国乱

“小蹦豆子,坐这儿,我们演出戏给你看!”第一次接触昆曲的情景,丛兆恒印象极深,那时自己十二三岁,分别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和西语系就读的大姐二姐暑期归来,兴冲冲要他做观众。

两个姐姐一个唱白蛇,一个唱青蛇,轻移莲步,幽咽开腔,在弟弟面前唱了一折《白蛇传·断桥》,说是向来学校演出的韩世昌学习的。丛兆恒并未听懂半句戏文,但记住了昆曲与韩世昌的名字,彼时尚不知道,自己会与之有一生的渊源。

丛家在山东故乡是有名的实业家族,丛兆恒的父亲丛良弼曾开创振业火柴有限公司,生产的火柴一度占据国内市场,结束“洋火时代”。但长辈并未反对子女从事艺术职业,丛兆恒从小就得以自由地与剧团接触,加之他向往革命,在1949年加入华北人民文艺工作团,为“革命需要”服务。

那时的团长是李伯钊,请了一些老艺人教大家练基本功,其中有十来位昆曲老艺人,所有人无论从事什么行当,都要从此学起。介绍老师的时候,丛兆恒又一次听到韩世昌的名字,自此开始与昆曲结缘。

丛兆恒逐渐转向戏曲艺术,跟随侯玉山、白玉珍、李宏文、白云生、侯永奎等老前辈学习。

他也逐渐了解到昆曲发展的历史,自明末形成“昆山腔”以来,历经六百年,如果从有文学剧本算起,更要数到元朝的《西厢记》《窦娥冤》,足有八百年历史。其间昆曲经历了几次大的起落,在国运鼎盛之际,受到皇家或官方赏识,流行全国;一旦逢战火流离、社会巨变,便迅速衰落,鲜有唱者。因此,昆曲也被称作“盛世元音”。

昆剧的第一次繁盛是在明末清初,歌者魏良辅的“水磨调”使用了南戏的唱法,迅速流行大江南北,万历年间更是进入皇城。此时昆腔与之前就流传的京高腔(弋阳腔,北曲)并称皇家大戏,通过官员的升迁、商人的辗转、军队的迁徙普及至全国。昆曲成为继元杂剧后第二个普及到全国的剧种,形成“华夏全民痴迷两百余年”的局面。

目前中国艺术院正在编纂《昆曲大典》丛书,丛兆恒是编委之一,查阅资料时他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康熙每年都要召集皇宫内外的家眷、大臣一起听昆曲,每年必听《风云会·访谱》一折。这出戏讲述赵匡胤风雪之夜微服私访他的老师赵普,遇到老师正在读《论语》,问何故,答曰“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康熙是以此作为给皇族与大臣的教材,年年警醒。

鸦片战争时期,昆曲随着国运衰落。“昆曲的基础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文化传统,古汉语、古音乐、古舞,此时全被动摇、打破,衰落是一种必然。”丛兆恒说,一百多年后“徽班进京”,所谓“花雅之争”以“雅部”昆曲的失败而告终,昆曲经历史上第一次大低谷。

丛兆恒的姐姐们则亲历了昆曲的第二个兴盛期。

自1917年到1937年,国家得以短暂休养生息,百废待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号召“学贯中西”,如韩世昌等一些老昆曲艺人得以去北大演出,蔡元培还在北大中文系开设曲学课,讲授昆曲,在北大培养了十几位后来的戏剧戏曲界的理论权威。所以当时便有人说,梅兰芳是银行家捧起来的,昆曲的韩世昌是知识分子捧起来的。

1928年,日本天皇加冕,韩世昌被邀去加冕典礼演出,昆曲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他也是继梅兰芳后第二个出访国外的戏曲艺人。

上世纪30年代,北京的荣庆社在全国巡回演出昆曲,主要去各地大学,广受好评。南方一些省市也开设了苏州昆剧传习所,周传瑛、朱传茗、沈传锟、王传淞等四十名“传”字辈艺人齐聚,一时颇有复苏景象。然而,紧接而来的连年战争,又一次摧毁了昆曲的发展,艺人们流离失所,全国上下“歌者少”,“知音稀”。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昆曲 盛衰 昆剧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