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作家王安忆:“点击率时代”让文学变得虚无

2013年07月24日 08:4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钟琳

谈读者介入:“更愿意让读者成为隐形存在”

随着网络媒体的介入,作家跟读者之间的关系有了巨大的变化。王安忆认为,当读者和作者用点击率连接起来之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媒体的营销和造势,读者的喜好开始不断被暗示。作为一个传统作家,对于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王安忆是非常矛盾的。“一个作者,当你想到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放在抽屉里不会有任何人看到,真的很沮丧。池莉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她说即便是林妹妹写的东西也是给宝哥哥看的。作者总是要有一个假想的读者的。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读者,能不能写下去都是一个问题。”

作家是不是要和读者保持非常紧密的关系?王安忆坦言:“我尤其惧怕那样的读者——告诉我他的故事,并让我要把它写出来。”她还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经历。“我曾经遇到一个老人,和他聊天之后,我把他的故事写成《阁楼》这部作品。他看到之后专程来找我,我觉得很尴尬,最后也没敢见他。其实我内心很感激他为我提供这么好的小说素材,但我作品里面写的不仅是他的故事,另外我也怕他对我有所期望。也许这就是作家和读者的关系,我觉得更多的感觉是尴尬,所以我更愿意让他们作为一个隐形的存在。”王安忆说。

对话

上海不够浪漫,它很“现实”

南方日报:您有没有特别喜欢的香港作家?

王安忆:我在很多年前,就很尊敬香港的一个作家,那就是西西。她在香港过着极其寂寞的生活,很安静地写作,让人觉得她离香港非常远。但仔细想想,好像只有香港这个地方才能出西西这样的作家。香港其实是闹中取静的地方,西西就是可以在其中找到静谧的作家,不像有的人会把自己丢失。她自己创建了一个安静的世界,她的作品融合其中。同时西西也是非常现代的作家。

我还喜欢香港的另一个作家钟晓阳。还有李碧华,她是一个有着奇思异想的作家,她的思路和我们很不一样。我觉得香港作者都在骨子里有这自己的独特性,和大家不一样。

南方日报:提起您很多人都会想到上海书写,您会把自己视作城市写作者吗?

王安忆:我想我被认为是上海写作者不是自觉不自觉的问题,更多的是无可选择。对一个作者来说,你生活的地方一定是你书写的背景。我一直在上海生活,中间离开过几年,但很快就回去了。

我是一个写实派的作者,要写故事首先就要营造一个环境,一个舞台的背景,这个背景一定就是上海,所以我别无选择。你让我自己去挑选,我不一定会选择上海,因为上海不够浪漫,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上海,就是“现实”。我蛮喜欢在香港生活的,我觉得自己有抵抗物质和消费的能力,像西西的抵抗力就很强。

书展印象

电影成作家讲座“高频词”

在备受关注的王安忆讲座中,她谈及自己的写作和出版道路。对于正处于风口浪尖的《小时代》,她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这是一个躲不开的话题,甚至将来的文学史也会对它所引发的现象有所反映。王安忆认为,电影对文学的介入随着时间自然而然地发生,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她调侃自己对影视的态度还谈不上开不开放,全因自己的“机会还太少”。

作为打头炮登场的张大春和王家卫,从台版电影书《一代宗师》谈起,王家卫回忆他为这部电影搜集资料的时候,发现叶问的故事横跨整个民国的历史,“《一代宗师》讲的是一个时代的故事”。张大春则告诉读者,和王家卫聊起的武林故事百分之九十都没有表现在电影里,更调侃电影名应改为“一代失踪”。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王安忆 点击率 文学批评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