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建议系统追讨海外流失文物

2013年06月29日 09:37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佳琳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建议系统追讨海外流失文物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新京报资料图 记者 薛珺 摄

陈履生:应建立海外流失文物目录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认为,兔首、鼠首回归方式不是主流渠道,建议系统追讨海外流失文物

- 对话人物

陈履生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曾因在微博上发布言论称“圆明园十二生肖水龙头只是见证圆明园被外国列强掠夺、焚毁的历史见证,一上拍卖会就被称为‘国宝’,欠妥”,引发网络讨论。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佳琳

昨日,在海外漂泊了153年的圆明园兔首、鼠首铜像终于回家,被安放在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表示,对两件文物回归表示欢迎和高兴,但他强调,基于国际友谊的这种文物回归,包括拍卖追回文物,都只是一种比较有限的方式,不是主流渠道。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国家流失海外文物目录,由政府制定有效措施,系统地组织追讨。

兽首只是一般性的历史文物

新京报:你曾在微博上说,不同意将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称为“国宝”,为什么?

陈履生:首先应该明确关于“国宝”的概念,通常来论,“国宝”乃国之瑰宝,它不是具有一般意义的文物或佐证。如果基于中国文化的立场,从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来看,圆明园兽首只是一般性的历史文物,它在超过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尤其是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它的血缘缺少中国文化的基因,它所反映的是西方写实雕塑的传统,但将其放到西方雕塑史上来论,也只能说是一般性的雕塑。

圆明园兽首只是圆明园中的园林装饰雕塑,我想法国人是不会把凡尔赛宫内的园林雕塑中的一个部件,称为“国宝”的。

我必须重申,我认为属于圆明园故物的兽首不能称之为“国宝”,并不是说它不具有历史价值和特别的社会意义,只是说社会将其称为“国宝”欠妥。对于它们能回到中国,我还是很高兴的。

新京报:在你心目中,“国宝”应该具有哪些特质?在流失海外的文物中,是否存在具有这些特质的文物?

陈履生:“国宝”应该具有普遍性的文化认同,是历史积淀后的文化共识。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反映国家文化内涵的核心价值观,能够表现中华民族文化的杰出创造,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文化和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

中国有很多被列强掠夺而流失海外的文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1914年被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以及散存在美国的响堂山石窟造像等等,这些可以被称为“国宝”,它们不仅记载着被掠夺的历史,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追讨 流失海外 国宝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