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古树下发现清代“判决书” 再现“勒石为证”风俗

2013年04月08日 10:13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王玲玲

近日,出现在太湖新城双湾村一棵300多岁古银杏树下的一块古代石碑,令许多人感到好奇。村民们说,尽管碑面已经模糊,但是依稀可以看到一些文字,石碑的右下角还有“康熙四十”的字样。经过一番寻访才知道,原来这碑是一位叫朱老虎的老人放在这儿的。

据朱老介绍,这块碑是他在上世纪60年代村里拆除寺庙的时候保存起来的,当时他才十二三岁,发现这块碑的时候还有一个雕龙的碑头,但现在已经不知去向。只剩这块长方形的石碑至今保存得较为完整,其高约1.2米,宽约0.6米,上面大约刻有300多个文字,不少可以清晰辨识,文字刻得非常工整。

据朱老介绍,他曾听一位长者说起,这块石碑是关于村口一个名叫河上荡的湖的。很久以前,附近两个村的村民为了争夺河上荡,起了纷争,双方告到了县里,县里最后在此立了块碑以示“判决”结果。

记者就此询问了吴江民俗专家张舫澜,他介绍,古时候有“勒石为证”的风俗,从这块碑的文字介绍来看,应该是当时官府发的“判决文件”,这样的碑并不少见,同在吴江范围内的黎里古镇上也有这样的一块石碑,是宋代元丰年间当地官府对老百姓抗租抗税行为的一份“判决文件”。“古时候许多文件直接用石头刻出来,不像纸质文件容易丢失或腐烂。”张舫澜说。

随后记者又询问了苏州碑刻博物馆专家,对方表示不能光凭石碑上的文字判断其年份,具体还需要进行现场考证。

王玲玲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石碑 判决 古树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