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皇陵守墓人:每天巡陵“千百遍” 与蛇鼠相伴

2013年04月05日 10:18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赵婷婷

(

关注清明节之守墓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西北郊天寿山麓,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寝的总称。提到十三陵,就不能不提到一个特殊的群体——陵墓的守护者,作为皇陵历经岁月变迁的见证者,十三陵的守陵人从明朝时期的驻军,到清朝从北京周边地区外迁而来的老百姓,再到如今的守陵人后代,几乎从未间断对这片陵园的守护。

如今的十三陵周围,有很多以陵寝名命名的村子。当年清朝统治者为了怀柔汉人,专门从北京周边地区迁来老百姓守陵,现在这些村子的村民大多就是当年那些守陵人的后代。时代在变,守陵人的后代已经很少有从年轻时就专门从事守陵工作的了,但当他们年华老去时,大多数还是会选择回到这里,接替那些即将退休的守陵人,将这份祖上流传下来的基业继续下去。

忙碌守陵人:

每天巡陵“千百遍”

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与已开放的明长陵、明定陵、明昭陵等不同,不对外开放的明永陵周边并没有熙熙攘攘的游人和车流,外表看去,围在一圈斑驳红墙之下的永陵甚至显得有些残破。

在十三陵管理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永陵,刚要上前敲门,门却从里面“吱呀”一声打开了。一个中等个头、黑黑瘦瘦的男子从厚实的大红木门后露出了半截身子。“是来采访的吗?”他就是守陵人李建忠,在与管理处工作人员核实了记者的身份后,才将门完全拉开。从门口望去,远处一座高高的红色建筑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柏树林之中,显得庄严而又神秘。

李建忠告诉记者,目前,每个未开放陵寝都有3到7名守陵人在看守。永陵有3个守陵人,除了他本人之外,还有齐振福和齐振祥两位,他们都是当年守陵人的后代。他们现在每人上两天休一天,每天有两人值班,一人巡内一人看外。

守陵人的工作并不复杂,单调的重复需要的是一种坚持。李建忠每天都要来来回回围着陵园巡视很多圈,虽然管理处并没有规定每天巡视的次数,但守陵人一般会根据经验,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增加巡视,防止不速之客不请自来。

每年秋季是守陵人工作最忙的时候。“冬天气候干燥,容易有火灾隐患,所以我们得在秋天给陵园除草,三个人一起不休息也要干一个月的时间。”李建忠不知不觉中带着记者围绕陵园开始巡视,“这个树枝应该是昨晚被风刮断的,回头得清理一下。”陵园里的树木郁郁葱葱,但李建忠好像对每棵树都很熟悉,连树枝什么时候断的都很清楚,而且他记录这些信息并不靠纸笔,就像他守陵不完全依靠监控设备一样,他喜欢用脚丈量陵园的每一寸土地,用心记录陵园里一草一木的情况。“就跟自家院子一样,哪儿有点问题都知道!”

寂寞守陵人:

草木与蛇鼠相伴

除了草木之外,陵园里最多的就是蛇和松鼠。走在宝城墙的步行道上,常常会有小松鼠从旁边的树上蹿下来,横穿城墙步行道之后迅速爬到对面的另一棵树上。调皮的小松鼠是李建忠巡视陵园时最好的伙伴。李建忠自己还养了一条小黑狗,陵园里面的风吹草动小狗总是第一个觉察到,并能准确地带领李建忠到达状况突发地点。

与小松鼠的可爱不同,陵园里的蛇曾经是最让李建忠头疼的家伙。“夏天这里面的草长得很高,你根本看不见脚底下,一不小心就会踩到蛇。”最初到陵园的时候,李建忠夏天巡视陵园时只敢绕着宝城墙的步行道走,很少走到草丛里,即便如此,仍出现过好多次与蛇面对面的经历。“有一次我刚走上步行道,就有一条胳膊粗的青蛇从草丛中爬了出来,可把我吓了一跳!”李建忠说,还好这条蛇与他对视几秒钟之后,自己慢慢地爬走了。而李建忠自己却僵在那儿好久才能挪动步子。

“我问过很多老的守陵人,他们说这些蛇大多是草蛇,是无毒的。”经验多了以后,李建忠巡陵时会在手里拿根木棍,尤其是到草丛中走路时会先用木棍探路。“其实蛇也怕人,只要我们不主动伤害它们,它们也不会轻易攻击人。”李建忠说。

在盗墓小说里,皇陵里面都是机关重重,神秘莫测的。可是,对于天天与皇陵打交道的守陵人而言,皇陵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所在。除了不让外人进来,保护皇陵之外,守陵人的生活里是否还有其他禁忌?李建忠站在路中间想了很久仍没想到啥特别的答案。“也没啥,就是我们都尽量不伤害这里的东西,就算是蛇呀什么的,也不伤害,顶多拿棍子吓唬吓唬它们而已。”李建忠说,民间认为陵墓附近的蛇都是陵墓的守护者,所以不能轻易伤害。

现代守陵人:

先进设备和原始方式双管齐下

与以前的守陵人相比,现在守陵人的工作轻松了不少——近年,十三陵所有陵园里都安装了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只要动动把手,陵园所有角落的情况基本都能尽收眼底。“我接到管理处保卫科的电话通知你们要来,就一直在监控室看门口的状况,所以你们刚到就知道了。”李建忠和齐振福、齐振祥三个守陵人值班的时候就住在陵园大门内一角处大约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子里。

房间很简陋,除了三张单人床外,只有一台电视和一台收音机。屋子里最大的“家具”就是电子监控平台和声控报警装置,通过这里的视频监视器,守陵人能够清楚地看到陵园内的情况。“我们这里一共装了20多部监控设备。陵园里的建筑稍有动静,监测系统就能自动报警。”

虽然有了高科技设备,守陵人却仍坚持每天步行巡视陵园。“总是不放心,万一有哪个角落摄像头拍不到呢?有一些隐患得靠人的观察才能发现。”

很久以前,守陵曾是一份世代相传的工作。近些年,年轻的守陵人后代渐渐走出十三陵,开始到外面的世界闯荡。家族世代相传的守陵人已经不多见。但许多人在年老之后,还是会回到故土,再做几年的守陵人。李建忠就是这样,50多岁的时候他选择放弃之前的工作,回到永陵接替上一个退休的守陵人来守陵。

现在,十三陵的工作人员都是60岁退休,因此守陵人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以老年人为主,而是走向“年轻化”。最初的守陵人并没有工资收入,完全是一种义务的守望,后来十三陵开放后守陵人每天能有27元的工资,如今他们每月的工资大概在1400元,微薄的收入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守陵主要依靠的仍是一份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来自内心深处的留恋和情感。文/本报记者赵婷婷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李建忠 皇陵 千百遍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