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学者研究碑刻文力证曹操墓为真 业界称论述严谨

2012年11月28日 08: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王珂 王惟一

他把自己的研究形成文字,并投往素以专业性著称的国家级学术刊物《中国美术》,很快接到该刊物主编杨会来的电话,杨会来告诉他,文章已经编委会论证,认为此文“立论客观,论述严谨,观点立得住”,并当即予以采用。

记者电话连线了著名美术专家兼考古专家,南京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博导周晓陆教授,周教授在电话中对郑志刚的研究论文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三国时期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并不多,尤其当时北方曹魏的力量更强,作为帝王陵寝的曹操墓,其碑刻书法有极大的考古研究价值、艺术研究价值与美学价值。郑志刚是较早接触并进入这一领域的专业研究者,他本人也具备相当的专业素养。此外,三国时期的书法在美术史上有特殊的研究价值,郑志刚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并且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愿景】

用创作来传承碑刻遗存

在学术研究中及当代美术创作中,碑刻书画遗存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非常值得珍视的第一手珍贵资料。“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让世人把对曹操墓的关注,从真伪之争的狭隘局限中跳出来,从更宽博的角度借鉴、研究,去发现它们巨大的艺术价值,也使之更立体、更丰满,这是曹操墓研究学者都应当去考虑、去关注的。”郑志刚如是说。“跳出狭隘的地域局限性,还曹操墓本真,就像在今天的研究中应当还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本真面目一样。”

三国时代的书法艺术,是汉魏风骨最直观的展现。作为书法创作者的郑志刚,除了学术研究之外,用通临、节临、集联、意写等艺术形式,对曹墓出土石牌、画像石、鲁潜墓志等书画遗迹进行借鉴性创作。

“汉字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书法、绘画、印章,是中国艺术最典型的三个艺术形式,其中书法尤为抽象,而且数千年贯穿下来,我们今天的创作者拿来借鉴,引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应当视为一个使之传承发展的路径。曹操墓的文字又是比较新的资料,其中的书法之美、文字架构等等,都是可以借鉴的。”周晓陆对郑志刚的借鉴性创作给予积极评价。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碑刻 研究论文 论述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