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开封籍教授反对重建“汴京”:造假古董者没文化

2012年08月21日 15:28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田波澜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汴京兴盛得益于官府的宽松政策

东方早报:北宋开封城市生活的兴盛、城市经济的繁荣,主要是市场自身发展的结果?还是官府推动的结果?官府在城市繁荣中主要扮演什么角色?其介入程度怎样?

程民生:主要是经济自身发展的结果,不是官府的推动。当然,官府也没有打压它。宋代有一个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有些政策规定不准做的事情,实际上老百姓也照做的。比如我前面提到的在桥上摆摊做生意,其实明文规定是不能摆摊的,但老百姓也照样摆摊。由此可见,老百姓从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自由比官方给予的更多,官方基本上是鼓励或者说听任社会经济的发展。

过去的传统是“重农抑商”,宋朝没有这个政策。过去是“士农工商”,农是本,商是末,到宋代出现了“农商皆本”的说法。官方基本上是不管,让市场自己发展、自由发育,无为而治。官府出台新的经济政策,有时还召集商人征求他们的意见,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情况。宋代开封最繁华最大的酒店矾楼就位于皇宫的东华门口,站在酒店楼上就能看到皇宫,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想见商业的地位。

东方早报:你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要展品《清明上河图》的终审专家。可以说,《清明上河图》典型地反映了北宋时期开封的城市生活。我们应如何看待这幅画作所体现的市民生活和市井文化?历史学家经常说宋代是中国走向平民社会的开始,这在开封的城市构造和日常生活里有怎样的表现?

程民生:从宋代开始正式有了市民。宋代户口开始“二元制”--有城市户口、农村户口之分,在此之前就一个户口。宋朝由于城市的发达,出现了乡村户(农村户口)、坊郭户(城市户口),这意味着市民阶层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于是就有了市井文化、市民文化,就有了市民文艺。这些在《清明上河图》里仅仅反映了一丁点儿。比如说,宋代开封有很多瓦子,里边有很多勾栏,这就是固定的大型演艺场所。这在农村是不可能有的,因为农民只有在冬季农闲时才买票来看。只有在大城市里才能一年四季开得起这种大型的固定的演艺场所,最大的能容纳几千人,这就是典型的市民生活、市民文艺的一个物质的标准。

它里边演艺的都是市民喜欢的文艺形式,比较突出的是杂班,也叫杂扮,这就是开封新产生的市民文艺,它就是小品,确切地讲是赵本山式的小品,以取笑农民为主题。这就是市民登上历史舞台之后极力拉开和农民的距离,瞧不起农民,显示自己的优越。

在《清明上河图》,我们仅仅能看到一个很小的说书的场景,其实那也是猜测的,那个场景太小,收钱都不好收,因为说书的要到勾栏瓦肆(娱乐演出场地)才好收钱。

说到宋代是中国走向平民社会的开始,我举个例子:到了正月十五晚上看花灯,官方会在开封所有的十字路口临时搭建起放皮影戏的棚子。为什么要搭建皮影棚呢?因为人太多,很多孩子都被挤丢了,丢了不用怕,这个棚子就是收留孩子的地方,走丢了的孩子就在这里看皮影戏,等爸爸妈妈来接。由此可以想到很多问题,它很人情化,是服务于市民的。

所谓的故都情结要不得

东方早报:现在河南知名度比较高的城市主要是洛阳、开封与郑州,请比较一下这三个城市的异同?一些网友认为开封这个城市“又破又旧”,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开封人,包括开封出来的知识分子有很强烈的“故都情结”,很不屑于一些纯粹靠工业起家的后发城市,我们如何理解对同样一座城市完全不同的感情?

程民生:开封和洛阳都是古都,都有古都的气质,但是洛阳现代化工业进程比较快。开封近现代工业发展在河南是最早的,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开封轻工业还引领全省的潮流,河南最早的缝纫机、自行车、彩电、冰箱全是在开封先有的,但改革开放后这些东西很快就没有了。现在,开封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既不如郑州,也不如洛阳,“又破又旧”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很多开封人都有“故都情结”,换句话说就是没落贵族情结。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一些新兴发达的城市,是在竭力贬低、挤压开封,有暴发户对待没落贵族的那种心态。当然,我个人恐怕也有这种没落贵族的心态,老是觉得这些人在欺负我们。其实各有各的优势,开封的优势就是历史。我们有故都情结,我们老是怀念过去,是因为我们现在什么都落后,许多统计指标在全省都是排倒数第二甚至倒数第一。

在这种挤压下,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满足,只能是回顾过去,用阿Q的话说:我们先前阔多啦!这种所谓的“故都情结”,严格来讲是要不得的。应该向别的城市学习,向现代发达城市学习,但是我们不愿意学,开封人看不起别人,谁都不服。开封有些人很聪明,但是小聪明,互相之间谁都不服谁,非常自以为是。像这种心态,就只能是固守着自己的“汴京梦”。

古城重建是没有人文素质的行为

东方早报:开封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回应外界质疑时说,开封并无意于打造所谓的北宋“汴京”城,“举债千亿造新城”是对开封老城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误读。他们表示,在老城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势必要改造老城,对老城区将来的建设要求是“内在时尚、外在古典”。但众所周知,开封历史上经常被水淹,其城市地表以下隐含了很多文物和古建筑,若开发就会毁坏文物,但保持原状,则会影响普通民众物质生活水准的提高。在你看来,应该如何解开这个死结?

程民生:刚开始听说开封将斥资千亿元重现北宋汴京盛景,我大吃一惊,我也是看到媒体报道以后才得知的,不知道这个新闻是哪里炒起来的。开封正在做“两改一建”,开封的棚户区,占到了河南全省棚户区的一半。

但改造对老城的古城风貌将造成破坏,这是毫无疑问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幌子,它肯定存在。不光是开封,全国都一样。尽管出发点是好的,建设要求是好的,但是在推进过程中很可能会偏移方向,造成破坏。但是城市里很多破旧的房子,居住起来确实很艰苦,这部分人的生活怎么改善?这就是一个矛盾。你不改善,是你不对;你改善吧,又肯定会有破坏。

现在全国的城市都一个德行,你从市容市貌看不出它有何特点,到哪看到的都一个样。我也在想,开封的老城区,如果我们不动,过了几十年以后它就是一个大景点,它有特点啊。但我这个想法是书生气的,官方肯定不认可,里边居住的老百姓我估计也不会认可。

东方早报:有人说中国各地假古城重建没一个成功的,你觉得汴京盛景能得以重现吗?

程民生:确实是没有成功的。这种不成功有多重因素,因为现在的建设者、决策者没有这种人文素质,重建是一种短期行为。再说,恢复开封的历史盛况是不可能的,除非是重新迁都过来,没有这个基础,一切都只能是幻想。而且也没有必要,现在的仿古建筑搞那么多,成本有多高?而且都是假的,把真正的古董破坏了,新建假古董,这不是很没有文化的事情吗?而且你就是投了上千亿元,按照宋朝的建起来了,又有谁来看呢?你没有吸引力,因为都是新东西,现在哪都有新建的东西,人家来看你这个干什么,是不是很傻呀?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开封 重建 汴京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