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史铁生文集《记忆与印象》再版:阅读他是灵魂对话

2010年12月31日凌晨,著名作家史铁生先生因病去世,震动文坛。一时间,各种纪念活动,追思文章纷纷涌现,以表达人们对这位当代最受尊敬的作家的哀思。这位与病魔作战大半生的哲人,没能再见到2011年的阳光,实乃文坛的不幸。如今,距离这个悲伤的日子已经一年多了,出版社又再版了他的文集《记忆与印象》,仍备受关注。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文坛也像戏台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很多作者几天没露面就被遗忘。而史铁生的文字,一版再版,魅力不减。其中的奥秘又在哪里?日前,记者专访了《记忆与印象》的策划编辑康慨,来给大家谈一谈这本文集出版的因缘,以及史铁生先生的永恒魅力。

1结识陈希米

高贵的人在任何场合都会表现得那么得体

山东商报:史铁生先生离去一年半多了,他刚去世的时候,出了不少纪念他的书,现在你们出版这本《记忆与印象》又是什么因缘呢?

康慨:就个人来讲,我很早就是史铁生老师的读者,记得高中课本那篇《我与地坛》节选,当初还反复阅读,并在田字格本子上认真抄写过。他对我来说是一种内在的心灵支撑,每当我遭遇困境的时候,总是想读一读他的文字。做编辑之后,一直想找机会拜访史老师。在史铁生老师去世前一个月,经公司老总介绍,我拜访了史老师的夫人陈希米女士。那次见面我问到史老师的情况,陈希米女士说史老师一切如常,意思是说:“职业生病,业余写作”,身体也没有特别的兆头。万万没想到,一个月之后就得知了史老师去世的消息。

再一个月之后,我又见了一次陈希米老师,见面之前本来有些忐忑,以为气氛会很悲伤,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安慰的话好。结果在整个见面过程中,陈希米老师依旧开朗健谈、睿智的话语不时流出,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悲伤。这一次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脑子里一直在徘徊两个想法:第一,真正的悲伤不是外向的,表现给所有人看,而恰恰会寓于最平常的言行之中;第二,高贵的人在任何场合都会表现得那么得体。

从这次以后,我和陈希米老师的联系渐渐多了起来,于是以后的合作就顺理成章。出版这本《记忆与印象》是因为我们都觉得以前出过的版本不够理想,而且有画家朋友画的新图也值得加在书中,于是很自然而然的我们就运作出了这个版本。但愿读者们能够喜欢。

2新增加的插画

没有提到名字是画家的一种奉献形式

山东商报:看介绍,本书都是史铁生先生的遗孀陈希米女士亲自审定的,陈女士对史铁生的创作有怎样的帮助,她对史铁生的文字是否有超过我们一般人的更深刻的理解?

康慨:每个读者对一部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都不会完全相同。陈希米女士一定最了解史铁生先生创作时的感受和思想。有人说“只有一条好腿的陈希米充当了史铁生的眼睛和双腿”,把陈希米送到史铁生的身边是上帝对他最好的眷顾。

山东商报:书中有好多幅配合文章的插图,是史铁生先生的画家挚友创作的,但没有提名字。这些画作又是什么因缘得以和文章一起出版?

康慨: 没有提到名字是画家的一种奉献形式。这些画作是画家专门为本书而画的,那是一个多么热爱艺术的人,但愿这本书的出版得以让这些画作和文本互相为对方赋予全新而完整的生命。

3 《记忆与印象》的主旨

站在人生的此岸回望,史铁生发现了隐匿已久的生命真相

山东商报:您本人最早接触史铁生的作品是什么时候,当时读了他的文字有什么感觉?

康慨:上学时就读过史铁生先生的《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生命,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可以触摸的生命,以及可感受的死亡。在我们面前,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它们挡住了我们的眼,让我们没有那样的宁静心情停下来,感受自己脉搏的跳动,自己生命的真实存在。

山东商报:我在十几年前读到了《我与地坛》,受到强烈震撼,重读过多次,后来又看过《病隙碎笔》,这本《记忆与印象》与这些代表作有什么不同和特色?

康慨:《记忆与印象》是一部构思独特的散文集,主旨深刻、文字优美,以饱含深情的细腻笔触讲述了故乡、故人、故事。书中写童年伙伴、青年际遇,写故乡变迁、隐秘家史,写了邻居小姑娘姗姗、写了B老师、传奇的梅娘,写了看电影……一篇篇极精彩的凡人小传,连缀成一全本悲欣交集的人间戏剧,京味浓郁,动人心弦;完整展现了作者的成长历程和坎坷心路。  站在人生的此岸回望,史铁生发现了隐匿已久的生命真相。他充满神奇魅力的文字,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并有一种对命运的诗意把握,让我们重新思考活着的意义。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史铁生 记忆与印象 浅阅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