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手写体重视程度不如日韩 9成网友曾提笔忘字

提笔忘字、错字连篇、笔顺混淆,如今的汉字手写体,已经逐渐的被我们抛弃,取而代之的,则是电脑、手机里的各种输入法。

如果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手写体的衰落,似乎是不可逆的现象,一如当年钢笔出现之后,毛笔逐渐的被大多数人放弃一样,当各种方便快捷的输入法出现之后,纸和笔,似乎已经不再那么重要。

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汉字的手写体,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

失去了它们,我们会连带着失去更多的东西。

本版撰文/记者 李解 摄影/记者 王晓峰

1

调查:9成网友曾经“提笔忘字”

林正(化名),省城某高校文学院硕士毕业生。

在与林正开始访谈之前,记者对他做了一个小小的听写测试,听写的内容不多,只有八个成语:“假途灭虢、桀骜不驯、涸辙之鲋、运筹帷幄、篝火狐鸣、管窥蠡测、纨绔子弟、邋里邋遢”,然而这八个成语,林正全部写错,“假途灭虢”,林正完全没听说过;桀骜不驯的“骜”字,林正写成了“傲”……

事实上,林正本人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对手写体的生疏,在今年三月初的时候,林正购买了一部全触屏的手机,由于不习惯使用上面的键盘设置,林正干脆用起了手写输入的方式,结果他却被这部新手机搞得很郁闷:“找到的‘找’字,是一个提手,一个‘戈’,但是我习惯把那两个横连起来,结果每次写找字,都不显示。”

如果只是笔画顺序输入不对,或许林正并不会想太多,但是提笔忘字的情况林正也会遇到:“偶尔参加个会议做记录,别人说起某个常见的词语,明明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样的,也知道自己学过,但是就是想不起怎么写,只好拼音代替,或者用手机输入拼音查一下。”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最近本报与腾讯微博进行了一次网络随机投票调查,结果发现有91%以上的网友,曾出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此外在书写环节的测试中,当“你想念远方朋友时,会如何与其进行联络?”有60%以上的网友选择了使用QQ、微信、电邮等方式与朋友联系,33%左右的网友则选择了电话联系,只有5%左右的网友选择了写信联系。

不仅仅在普通生活中,书写与我们越来越远,连以往“靠笔吃饭”的作家们也逐渐的抛弃了手写体,转而改用电脑写作。曾有媒体做过一次调查,对当代中国99位作家进行了采访,其中仍然保留手写书稿习惯的只有陈忠实、王安忆和格非三人。

2

溯源:信息革命“革”了书写的命

在上世纪初期,随着钢笔、圆珠笔、铅笔的出现,国人的书写习惯产生了一次巨大的变革,毛笔与砚台、墨盒逐渐的退出了我们的书桌案头,取而代之的是圆珠笔芯、墨水瓶和铅笔刀。

同样的,当电脑机箱与键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当录音笔、同声传译机、甚至是可以根据声音分析字形的新式软件出现在我们会议的办公桌上时,纸和笔也与我们渐行渐远。

“现在的书写,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咬文嚼字》的总编郝铭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位曾与朱光潜等名家有过交集的语言学家,对于书写有着自己的看法:“其实文字的实用功效,就在于它的好用、简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如今电脑、录音笔等东西的出现,确实是有很大的方便,便于人们可以更为详细的记录整理一些文字材料。”为了让文字更为简洁迅速,中国的汉字从早期的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隶书,到后来的草书、行书等等,如果抛开艺术不谈,可以说每一种字体的出现,其目的就是为了简单明了,便于记录与使用。

而信息革命的出现,则让文字的实用性逐渐降低,更为方便的字库,更为智能的输入法,更为便捷的记录方式,让手写体逐步的开始脱离生活。

“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山东大学文字学教授盛玉麒表示:“文字的原始功能就是简洁快速,当有了更适合文字的载体之后,纸和笔自然而然的会逐渐的从主导者变为附庸者。”

书写方式的变革,是不可逆的,随着时代发展的进步,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博客、空间、电子版的日记本,可以让我们在电脑前坐着,就把事情办了,谁还愿意用纸笔去写日记,写信呢?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手写体 提笔忘字 盛玉麒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