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过云楼”藏书神话背后:在当年是中小规模藏书

2012年07月04日 14:01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陈浩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当时上海报纸记载:

国珍贵图书,现正源源流入美国,举凡稀世孤本,珍藏秘稿,文史遗著,品类毕备,国会图书馆暨全国各大学图书馆中,均有发现。凡此善本,输入美国者,月以千计,大都索价不昂——即以国会图书馆而论,所藏中国图书,已有20万册。为数且与日俱增。

顾家的日子也不好过,但多年战乱,顾家没因为生计变卖过一本书。

顾鹤逸去世后,把过云楼收藏的1360种善本全部传给了四公子顾公硕。据刘蔷考证,顾公硕是苏州知识界坚信“希望在延安”的第一人,1949年之前,以世家子弟的身份掩护中共地下工作者,1949年之后历任苏州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苏州博物馆副馆长等职。

1953年,顾公硕捐了私家花园怡园和顾氏祠堂;1959年,捐献了家藏金石书画;“文革”开始后,顾公硕主动要求抄家,结果顾家先后六次被抄。顾公硕不堪凌辱,投河自尽。

南京图书馆馆员沈燮元回忆,“文革”后,顾家藏书并没被立刻返还。顾氏后代给国务院打报告,告苏州文管会,得到批复后,家藏古籍才得以全部返还。

掠版是末等藏家

目前拍卖行中流通的古籍很大一批是“文革”后返还旧主的私藏。2007年,文化部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主要着眼于公藏单位的古籍普查、分类、修复。对私人藏家手中的藏品关注较少。

“国家应该重视私藏古籍,或让大图书馆出面收购,国家配套资金支持;或者有目的地做些调查,总比让拍卖会成为古籍流转的指挥棒好。假如这次过云楼的书不被公藏单位收购,又被一个私人藏家买走,隔几年可能价格更高。如果这批书一直在私人手上流藏,学术界永远看不到。”刘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以比较文学的视野研究中国古代典籍的学者严绍璗与刘蔷有类似看法。匡时拍卖过云楼部分藏书的消息传出后,北大十几位学者联名上书校方,呼吁北大参与竞拍。十几位学者中就有严绍璗。严绍璗希望北大参与竞拍的原因很简单:古籍是学术研究的宝山,其价值无法以市场价格衡量,只有有明确研究目的的学者手中有打开宝山的金钥匙,公藏单位不出手,等于任由市场发飙。

刘蔷也认为,与其争论过云楼旧藏中某一本书的版本、价值,不如把过云楼的藏书看成整体。不管过云楼藏书花落谁家,如果它的新主人能为这些书原原本本地建一个书目,以利学者对照书目研究过云楼藏书的始末源流,那将功德无量。

借助这样的研究,后辈学人可以看到顾家与同代知识分子的交往,哪些人曾得益于顾家的藏书;顾家与同好的互动,又怎么培育了自家的藏书见识……一叶知秋,可以推想当年江浙一带中等官宦士族的知识结构。

“清代学者洪亮吉在《北江诗话》里把私人藏书家分为五等,考订、校雠、收藏、鉴赏、掠贩。我们这一代古籍收藏者应该以这样的标准自省。”刘蔷说。

上一页1下一页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锦绣万花谷 文宗阁 匡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