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白先勇:写作时心中默念的是桂林话
中新社桂林5月25日电题:台湾作家白先勇:写作时心中默念的是桂林话
作者赵琳露唐梦宪
旅居海外40多年,广西桂林籍著名台湾作家白先勇说他回到桂林一天三顿都是吃米粉,且每次都吃五两。“再多我也吃不饱,我一肚子的乡愁”。他说这种乡愁是与生俱来的。
5月22日至26日,白先勇应邀回到家乡桂林,参加广西师范大学主办的“20世纪30年代的广西建设”学术研讨会。
1937年出生在桂林,父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白先勇6岁便随家人迁往重庆,而后迁居香港、台湾、美国等地。直到1993年他一直没有回过桂林。
此次,是白先勇第五次回到家乡。他表示每次回来,“所有的记忆也回来了”。
这几天,走在桂林市中心的街道上,白先勇还能清晰地记得这是十字路,那是他小时候常走去上学的路。
5月2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白先勇一连说出了六七个桂林街道、山峰的名字。谈话中还会不时冒出一两句纯正的桂林话。他用桂林话解释说是“乡音未改”。
出于对家乡桂林的眷念,在白先勇的《花桥荣记》、《金大奶奶》、《玉卿嫂》等许多作品中,都能找到桂林的影子。
“桂林的山山水水都是我创作的一部分。”白先勇坦言,那是一种潜意识,他认为地域文化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他说,“我写作、看报时心中默念的是桂林话。”
1965年,白先勇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白先勇介绍说,他在美国住的地方也是依山傍水,跟桂林有几分相似。虽然旅居海外40多年,白先勇却直言,在那里没有很浓厚的家乡感情。
“那到底是异国,到底是异地。”
白先勇说他跟家人几十年来都是用桂林话交流,并笑称自己“偶尔做梦也会说出一两句桂林话。”
2004年,白先勇集合两岸三地的创意设计家,联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先后在台湾、香港和苏州、北京、上海等地上演,场场爆满,被称为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
现如今,75岁高龄的白先勇仍奔波在世界各地致力于昆曲的保护和传承。
自诩“昆曲义工”的白先勇表示,他之所以花那多大的功夫推广昆曲,目的是恢复民族传统文化,借着昆曲这个载体,让现在的年轻人看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才是我真正的故乡,精神和心灵的皈依。” (完)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