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网络影评人李霄峰:越长大越觉出自己的渺小(图)

2012年05月13日 09:28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早报记者 沈祎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用作品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东方早报:能否谈谈你的写作状态?有趣的是,你提到,凡是被称道的故事几乎都是“一蹴而就”的,但是现在看来还不太满意的作品则是“精打细算”的?

李霄峰:我必须说这几年我懒了不少,从我少年时直到二十八九岁都还是笔耕不辍的,但或许后来速度慢下来是件好事,很大程度上把直觉摒弃了,把夸耀的部分最大程度地转换成相对实一点的东西。我觉得没什么一蹴而就的作品,《失败者之歌》里有三篇是写得很快且没改动的:《荒野之滨》、《远行》、《是什么让我度过了黑夜》,但我今天想起来,它们在来到我笔下之前也经过了阅历上的准备,是一次小范围的突围行动。所以这三篇我在朋友面前读完之后他们基本上不知道该怎么评论,包括我自己,但我很喜欢它们。精打细算的作品总是有不满意的部分,过去的两三年我可能过于精打细算了,由于专栏的字数限制,也由于自己的转变,接下来我应该松弛一点,这是我的一个盼望。

东方早报:似乎书中那些不太快意的篇章,很多都是描述自己(自我)的,是不是你面对自己时的一种无奈?

李霄峰:是的,我今天翻出来一封2006年不知道写给哪个18岁小孩的回信,把我自己吓着了。那封信写得很雄壮,但很明显,是在挣扎,在寻求自我认同。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在文字里炫耀什么,或者强调什么,说明他没弄明白自己正在强调的事物,他在不断地寻找。但是人不能停止对自己的责问,小到为什么这件事你没做好,或者放弃了,大到你为什么还在这么没有方向地活着,都要问,要问到底。而且我也不太相信这世界上有谁对自己的描述是足够准确的,每个人倾其所有想要搞明白的都是些最简单的问题。

东方早报:你特别提到了《等待》这篇小说在整部书中有不同的意义,为什么?

李霄峰:它本来是我去年打算写的一个中篇小说的开头部分,但是开完这个头以后我忽然发现它自成一体了。最初是想写两个长到30岁的老朋友的聚会,以此为契机切入另一个时空,但这个契机变成了一场暗流涌动的对话。对我是个意外,而且我挺喜欢,因为那里面动用了一些象征,是和对话配合进行的,比如电线,还有火锅。《等待》的节奏感对我来说是新鲜的,两个人的对话一直在等待一个爆发点,这个爆发点是预先埋好的。当然,新鲜不见得成熟或足够清晰,但我个人很喜欢。

东方早报:“Liar时期”做影评人的经历对你意义不凡。你自己如何看,那段经历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李霄峰:那时我是最年轻的一个影评人,是盲打误撞,所以能把自己的审美和情感很直接地拿出来,是无所顾忌的。对很多那个时代上网看影评的人来说,Liar的面目更清晰,更有名,甚至更锐利。但对我自己来说,只是成长必须经历的一部分,是步入社会前一次偶然的喷发。后来我从来没看过以前的文章,偶尔撞见还觉得脸红,越长大越觉出自己的渺小,也越觉出少年时过分强调的那种自我、追求的那种强大的虚妄。现在算是能正常地看待那段时期。

东方早报:你和电影圈的交情不浅,你也说过未来的梦想是做导演,以现在一个作家的身份,对于未来的电影梦是怎么展望的?

李霄峰:2008年我曾经作过一个笔记在本子上:“回到文学,再出发。”你现在看到的正是这个过程的开始。我觉得电影的土壤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样态,而再具体一点,文学是产生好电影的非常重要的基础,它们相辅相成。电影对社会、对时代的反映应该被正视,文学亦然。有句流行的话叫“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是把自己当作时代的同路人来看待的,应该脚踏实地创造点新事物,无论是文学还是电影。如果要再具体一点,我筹建了一个公司,我们的身边正在聚集一些有才华的年轻人,但现在还不是时候去宣扬我们到底在创作怎样的作品,因为我们应该用作品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李霄峰 失败者 失败者之歌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