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美院挂巨幅裸女画被疑贬低女性“强奸”审美

2011年11月09日 08:05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作者:商为智 陈一舟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不仅是问的教育,也是问的社会。我们在解读历代大师笔下的美丽裸体画时,一方面会说裸体画本身表现的人体客观外形的美带给人享受,另一方面也会说裸体画表现出的精神气质会带给人以冥想,这是精神气场美。如果说湖北美院门口的巨型全裸女性画像,有缺憾,就是缺在对人们的审美观给予适当地引导,完全任由欣赏者自己去解读。

世界上到处都是美,只是我们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样,世界上也不全都是丑,只是因为我们丑陋的心灵、偏颇的思想、狭窄的心胸,让我们难以从丑中审出美。我们都站在道德的高地对社会现象指手画脚,但面对“小悦悦”,不少人却表现出了道德上的冷漠,而恰恰是那一个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捡垃圾的阿姨,表现出了道德之美、人性之光。审美与审丑,都是感觉上或者精神上的,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我们信仰中的那点坚守。

(以上文字来自北京晨报)

美院门口竖裸女画是一种“美学暴力”

堂堂美术学院,艺术高等学府,在学院门口竖立全裸女性画像,当然是出于艺术理念而非色情。但既然是为了“提高公共艺术审美水平”,那就不能不考虑一下公共感受。如果公众接受不了,那就构成了一种事实上的“美学暴力”——以艺术的名义,以竖立长宽约四米的巨幅裸女画像近乎广告一般的手段,绑架社会进行“审美”。

现代裸体艺术兴起于西方,或以行为表达的形式,或以传统艺术的载体,近年来也汹涌澎湃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打着艺术的大旗,宣扬着艺术的理念——这是艺术而非色情,地球人都明白。然而,当一具具或者一幅幅艺术的“裸体”呈现在世人面前时,还是猛烈地撞击着感官和精神承受极限,引发质疑和反对。前几年,笔者曾经在北京参观过一个美术展。记得一尊私处遮着白方巾的半裸慈禧雕塑,引起了不少观众注意。雕塑作者称,该雕塑本无“遮羞布”,是主办方称有观众举报,才将雕塑私处遮盖。

“裸体”本无罪,庸人自扰之?是大众思想太过封闭吗?我看未必。不是公众观念不开放,不能宽容裸体艺术的存在,而是由于一些裸体艺术形式本身出现了问题,才引发了人们的情绪反弹。譬如这美院门口竖立裸女画,宣扬裸体艺术有必要非得进行“广而告之”?再譬如“裸体慈禧”——“清宫女子”形象,不仅是外在的表征,还有深深的文化底蕴在内,强行把一种传统的形象“裸体化”,这算哪门子艺术?艺术的导演者认为老百姓“不懂艺术”,审美水平需要提高,而社会也反过来可以理直气壮地指摘这种做法的本质就是炒作。

艺术需要氛围,如果没有合适的氛围,所谓裸体艺术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托。艺术固然源于生活,可以对生活有所突破和超越,但最起码要考虑到公众的接受水平,更要考虑到对社会的影响。艺术的真谛是展示真善美,当大多数受众无法认同、感受这种美,甚至认为这是伤风败俗的行为,那么“美”又何在呢?换言之,如果只有艺术创作者自己认为美,那就应该在非公共空间内进行展示,而不应跑到公共场合来表演,强迫大家认同。

这年头,并非所有与裸体沾边的行为和事物都是艺术,虽然都高举着艺术的旗帜。最起码,那些不考虑公共感受、“强奸”大众普遍审美标准的“裸体”,是实施“美学暴力”的艺术形式,不要也罢。

(以上文字来自国际在线,作者:陈一舟)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画像 热议 裸体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