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称底层知识青年被边缘化 国家应出台应对政策
2010年12月03日 08:53 中国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目前我更关注“社会新底层”

中国青年报:听说这些年,您在家接待了很多进京寻求法律援助的农民。您为何对他们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于建嵘: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和亲戚。有一次,我在广东演讲,有个听众说:“你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怎么会站在底层立场说话呢,你应代表自己的阶层说话。”我当时指着台下一个快60岁的妇女说:“她就是我的亲姐姐,在湖南下岗了,现在在广东当保姆。她是从报纸上看到我来演讲,求东家给自己3个小时的假来见我的。这就是我的阶级,我正是代表自己的阶级在说话。难道我帮自己的亲人说几句话也错了?”

中国青年报:对于这些人申诉的问题,您是否能帮忙解决?如果不能解决,您怎么办?

于建嵘:这些申诉人的组成情况很复杂——有些是受了冤屈没地方伸张的,有的是问题解决了还依然来告状的,还有一些人就是想找人说说心里话。对于很多外地来的农民,我有时会给他们几十块钱,让他们自己解决一顿饭。有两个上访很多年的老太太,只要我在北京,每周日早上都会来我家和我说上两个小时。其实她们并不很在意我听不听。有时她们说的时候,我该上网上网,该看书看书。她们说完了,感到高兴了,自己就走了。

中国青年报:在您所关注的人中,除了这些寻求法律帮助的农民,还有什么人?

于建嵘:从目前情况来看,我更关注“社会新底层”。这个群体成分很复杂,不仅有失地没有获得合理补偿的农民,还有失业工人、“蚁族”、“农二代”、城市打工者、小手工业者和山区教师等。

在这个阶层中,如今,底层知识青年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特别重视的问题。他们主要由一些有一定文化知识和见识,但没有被纳入国家体制内,没有稳定工作,生活漂移的年轻人组成。这些年轻人大体上分三类人:一类是生在城市,大学毕业后无业在家“啃老”的城市青年;第二类是生长在农村,进城念大学,毕业后无业,有的进入城市做“蚁族”;第三类是“二代农民工”和“农民工二代”等。

中国青年报:据有关统计,截至2009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46.6%%,且以每年一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增长。但是,大量外来务工者并未融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城里人,也没有充分感受到城市化带来的成果。这是“社会新底层”产生的主要原因吗?

于建嵘:有很直接的关系。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弱势群体等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在经济改革单兵突进,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相对迟缓的情况下,党政机构占有社会的主要资源,决定着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和方向。而目前许多行政策略和社会政策,客观上造成了社会财富逐渐向少数人积聚的状况。于是,在我们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富者更富,有权者更有权,有权就能也变富,都是大家常见的现象。但我们忽视了雪中送炭。很多工人和农民及其他一些社会阶层,没有均等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社会结构出现巨大的断裂。所谓“社会新底层”由此产生。

中国青年报:这些“社会新底层”与农民工有很大区别。在您看来,他们的主要生存困境是什么?

于建嵘:底层知识青年与农民工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对生活的预期值不一样,认知上也有比较大的差别。对于一些底层知识青年而言,在面对自己的困境时,他们会想到腐败问题,会进行利益比较,会去追问一些制度上的问题。长此以往,他们可能会对人生冷漠,产生消极情绪。

传统底层民众经济贫困,受教育程度低,社会地位低,个人能力低。而“新底层”或多或少地接受过正规教育甚至高等教育,但是收入不高或经济压力较大。他们身居城市却享受不到城市生活的福利。他们的社会地位也比较低,甚至正在被边缘化。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政府和整个社会抓紧研究、解决的新问题。在这方面,应该有新的社会应对政策,就像解决30多年前的返城知青问题一样。

以网络为基础的全民参与已成为中国民主的力量

中国青年报:11月1日,您发的一条微博说:“昨晚深夜赶到万载县。今天给700多人讲课,号召大家不要去拆老百姓的房子。刚才吃饭,县委书记言称,为了发展,就得拆。我怒言,现代社会就是以保障个人基本权利为基础,你们这些人最要做的,就是确保个人权利。他说,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我一怒推椅而起,离席而去。”这条微博被转发了5000多次,网友评论达3000多条,媒体的跟进,把它演变成了公共事件。

于建嵘:他对我发火时,应该也没想到事情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只有当传统媒体介入时,微博才具有了更强大的传播力。其实,我当时的愤怒并不是针对他个人的。我对他没有太深的了解,主要是对类似的执政理念和行为感到不满。

中国青年报:您的微博才开通两个月,“粉丝”数就飙升过14万人了。我还注意到,您经常在深夜或者清晨发微博。

于建嵘:呵呵,感觉有点“微博控”了。

中国青年报: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好在哪里?

于建嵘:网络的影响力确实越来越大。在过去,往往是我们跟着媒体走,根据媒体对社会的关注点来发表言论。现在有了微博等网络平台,发言者有时甚至可以引导媒体。现在很多人通过微博获得了话语权,很多公众人物也是如此。但是,话语权不能乱用,否则反而会让自己失去公信力。

中国青年报:网络舆情和网络民意现在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重视。您认为微博等网络新媒体,会对政治生态产生怎样的影响?

于建嵘:在信息时代,我们也许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以世界政治文明为旨趣的“训政”。而实现这一点的决定性力量,也许就是掌握信息技术并具有批评意识的广大民众。

我相信,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我们的社会已经产生了民主的力量,这就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全民参与。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些力量形成合力。

中国青年报:有人说,在网络时代,地方官员不能无所顾忌了,他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能带来的问题。

于建嵘:网络这种新科技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我们可以找到政治发展之路。有些问题发到网上,成了网民的议题,在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后,这些议题就会转变为公共事件。那时,官员的上级领导就会有压力,于是会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这种舆论压力,对社会权力的执行过程和方式产生了影响,可以缓解公民与政府的紧张关系。

当然,这也为各级官员更好地了解民意提供了方便。我最近一年四处演讲的主要目的和作用,也是为了让官员更多地了解老百姓的想法,使他们的行为更加符合民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