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3亿票房神话背后:节目单排到2014年
2010年11月02日 08:17 广州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剧院定位

不能成为一个杂菜缸

二人转、流行音乐演唱会、相声等通俗表演进不了大剧院,是因为大剧院有自己的经营特色。作为中国高水准艺术的一个标杆,不能因放松对剧目的把关而自毁前途。

广州日报:有种说法,国家大剧院将一家独大,导致北京的其他剧场关门。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王争鸣:(笑)郭德纲的德云社不开得好好的?小沈阳的二人转不还跑到北京演出?大剧院开业第一年,我们的票房收入有3亿元,占了北京市票房收入的一半。而在大剧院开张之前的2007年,整个北京市的演出总票房才4个亿。

在大剧院的带动下,北京演出市场的蛋糕做大了,大家都能从中分一杯羹。不同规模、档次的剧院有了进一步细分,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是良性循环,而不是你死我活的过程。市民掏钱买票看戏的习惯逐步形成,不仅是大剧院,整个北京的剧院都能从中受益。

广州日报:现在很多剧目就是给钱也进不了大剧院。是不是因为大剧院定位“阳春白雪”?是否会埋没“草根”文化?

王争鸣:通俗的东西进不了国家大剧院。艺术无好坏,水平有高低。不是说流行音乐就一定低俗、水平不高,流行音乐也有很高的艺术性。反之,很多交响乐和京剧也是粗制滥造,水平低劣。

二人转、流行音乐演唱会、相声等通俗表演进不了大剧院,是因为大剧院有自己的经营特色,不能成为一个杂菜缸。我们想让大家知道,来北京,想看相声,上德云社;想听流行音乐演唱会,上首体、工体;想看高水平的歌剧,到大剧院来。国家大剧院既然作为中国高水准艺术的一个标杆,我们不能因放松对剧目的把关而自毁前途。设置门槛非常有必要,如果没有经营特色,就是死路一条。

直面质疑

30亿元建剧院,太值了

以前我们总是担心国外的顶级艺术团不来中国,而现在国外名团为了拿到一张国家大剧院的入场券不得不耐心等待。

广州日报:国家大剧院从1998年建设之初就饱受争议,有人认为这是面子工程。30亿元建一座剧院,到底值不值?

王争鸣:对大剧院有质疑,这很正常。因为当时的观念还不是很放得开。现在回过头来看,30亿元能建一个国家艺术中心,太值了。

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为了买一张《红色娘子军》的芭蕾舞票,一家几兄妹得排三天三夜的队,能看上一场芭蕾舞就像过年似的。现在就是天天在过年。

2008年,国际奥委会第120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地点选择在国家大剧院。当国际奥委会委员来到大剧院时赞叹不已,很多人不敢相信,中国竟然能建起如此高水平的大剧院。

以前我们总是担心国外的顶级艺术团不来中国,而现在国外名团为了拿到一张国家大剧院的入场券不得不耐心等待。我们给的演出费并不高,但他们还是找上门来要演出。

广州日报:当初投资30个亿建大剧院,有没有计划何时收回成本?

王争鸣:我们没想过收回成本。就像国家投资建高速路、修路架桥,国家大剧院是中国文化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央给我们的定位是公益性事业机构,从建成之初,我们就没想过收回这30亿。

广州日报:中国有近30个和国家大剧院规模相当的剧院,但多数惨淡经营。怎么看这种反差?

王争鸣:地方政府要重视市场的培育。再好的剧目卖不出去,再好的剧院闲置着也是白搭。一些剧团想表演,场租都几万元,再加上租道具、灯光、音响、人工费用,在这种规模的剧院演上一场成本不菲。于是,剧院不愿意降身价,剧团没钱没法进剧院表演,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地方政府既然建了剧院,就应该把这个工作做完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肖欢欢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