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3亿票房神话背后:节目单排到2014年
2010年11月02日 08:17 广州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王争鸣。图/CFP

10月23日,国家大剧院内举行的公益交响乐会。 图/CFP

中国有近30个和国家大剧院规模相当的豪华剧院,但多数惨淡经营

2007年12月22日,斥资30亿元的国家大剧院开门迎客,质疑声就扑面而来:传统僵化的文化经营体制能与国际演出接轨吗?甚至有人预言:国家大剧院将在3年内因经营不善成为一个“烂摊子”。

然而三年已过,国家大剧院非但没有关门,反而过得很“滋润”。每年近3亿元的票房收入,不仅实现收支平衡,在国内剧院一骑绝尘,更成为世界演艺版图不可忽视的地标,大剧院的节目单已经排到了2014年。天字第一号的成功法宝为何?票房神话是否昙花一现?上周,在中国首届演艺科技高峰论坛上,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王争鸣。

文/本报记者 肖欢欢

票房神话

国字号八成靠零售

你把门票卖贵了,观众数量减少了,大剧院也就没有生命力了。这无疑是杀鸡取卵的做法。国家大剧院的平均票价比北京演出市场的平均票价要低10%。

广州日报:国家大剧院现在每年的票房收入有多少?

王争鸣:每年的票房收入约有2.8亿元,好一些的年份有3亿元。现在每年的大规模演出有1000多场,其中商业演出有860多场,公益演出有400场。3年来,我们累计接待观众380多万人次,大剧院的上座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

如果说2008年和2009年的上座率还有奥运会的带动效应和观众“尝鲜”因素,那么今年依然能保证85%的上座率,说明这是种稳定的状态。此外,国内的商业演出,赠票的比例非常大。但国家大剧院的票房80%靠零售市场支撑,主要是靠优秀的剧目吸引大家。如今,外地朋友到北京,北京人不再是请朋友“下馆子”,而是到国家大剧院看歌剧、芭蕾。能潜移默化中改变北京人的生活方式,我们也觉得很欣慰。

广州日报:高票房是不是靠高票价支撑起来的?

王争鸣:不少人认为大剧院是国字号,门票肯定贵。其实大剧院从一开始就按照“保本微利、确保公益”的原则设计票价。票价分6档,从800 元以上到40元左右都有,但主要以中、低价票为主。500元以下的票所占比重达到70%以上,我们曾经做过调查,国家大剧院的平均票价比北京演出市场的平均票价要低10%。

你把门票卖贵了,观众数量减少了,大剧院也就没有生命力了。这无疑是杀鸡取卵的做法。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没有提高票价。当然,一些演出的票价比较高,我不否认。像有些国外的大制作、热门的剧目,想看的人特别多,成本摆在那里,票价不可能低。

注重公益

门票降低主靠赞助

外国人为何赞助文艺事业热情高?一是国家免税,政策上支持;二是人家有这样的传统。但我们国家现在这一块做得还不够。

广州日报:中、低门票占了绝大部分,是不是跟国家大剧院坚持公益性有关?

王争鸣:国家大剧院的宗旨是坚持人民性、艺术性和国际性。中央财政投入30个亿建这么个大剧院,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如果不服务于老百姓,说不过去。

当然,确保剧院公益性还需要政府适度扶持和企业赞助。目前,我们有4家战略合作伙伴,一年赞助费有七八千万元。国家大剧院已经拿了2000万元去做艺术普及,参与观众超过100万人。国家大剧院定位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观众能从“看热闹”到“看门道”,尤其是年轻观众,因为他们承上启下,能影响几代人。

广州日报:尽管大剧院最低门票几十元,有不少观众还是觉得贵。将来随着大剧院经营状况,票价会不会下浮?

王争鸣:票价的高低并不取决前一阶段的票房收入,多数取决于市场。这些年我们的经营状况都是收支平衡,票价要想降低,必须要有额外的钱。靠政府加大财政补贴不现实。当前唯一的路子是加大企业赞助,提高企业赞助大剧院的积极性。但国家对于企业赞助公益性文化单位并无税收减免,从而打压了企业的积极性。

我曾经去国外考察,韩国首尔有80多个交响乐团,比我国的交响乐团都多。国外不仅企业赞助剧院,个人也出资赞助。国外一个交响乐晚会的节目单有20多页,其中1/3以上是赞助企业的名单。外国人为何赞助文艺事业热情高?一是国家免税,政策上支持;二是人家有这样的传统。但我们国家现在这一块做得还不够。

成功法宝

经营节目为主的模式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大剧院,来自政府的扶持至少占40%~50%。如今我们能做到收支平衡,已经很不容易了。

广州日报:3年多过去,国家大剧院不但没关门,还成为中国表演艺术中心,很多人说这是奇迹。

王争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大剧院,来自政府的扶持至少占40%~50%,一般不会让其独立经营,承担市场风险,因为它代表的是国家的文化形象。如今能做到收支平衡,其实很不容易。大剧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88个化妆间、99部电梯、32个琴房、5个排练场、无数扇门。之前有人算过一笔账,光擦一次玻璃就得6万元。

我们的成功有两点,一是兼顾演出和艺术教育普及。一是边接团演出,提供场地出租,边抓自制节目,提高节目的经营能力。

传统剧场是收场租的经营模式,能保小本、赚小钱,而大剧院的盈利模式是以经营节目为主:我请你来表演,但演出所得归我们。大剧院有舞台技术、制作节目等专业队伍。仅市场部有60人的庞大团队,从大客户、分销商,到发展会员、培养观众,再到观众跟踪分析,这就使得节目营销体系非常系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肖欢欢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