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手机已经成为我们随身携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随之孕育了一种新的文化——手机文学,有文化界人士大胆预测,手机文学将成为继网络文学之后最有生命力的一种新文学形式,以近邻日本为例,目前手机小说在日本非常受欢迎,一般坐地铁的时候看手机小说已成为一种文化。
那么,手机文学在中国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格局?手机文学的长短是否会成为评判其好坏的一个指标?手机文学是否需要和出版业联姻?手机文学是草根的狂欢还是精英的高潮?据悉空中网手机新文学大赛即将在8月6日正式启动,电脑或手机登陆xbook.kong.net即可参赛和欣赏优秀作品。近期,著名文学评论家张颐武和以及知名出版人磨铁图书总裁沈浩波先生做客空中网小说频道,对于手机文学在中国的发展趋势表达了各自观点。
手机文学的决胜是在于长短还是和长短无关
沈浩波:手机文学首先要求你的旋律特别紧凑,第二语言越浅白越好,越闹腾越好。我认为长短不是真正的壁垒。我们最早看互联网文学,其实没有网络文学的概念,没有说文学放到互联网上写,通过互联网传播。我觉得手机这个终端作为传播平台,普及的话会对互联网的冲击很大。
张颐武:互联网写小说很浩瀚,跟传统小说不一样,传统小说30万左右差不多了,但是你发现,互联网小说一般几百万是很容易操作的,一个人写作量大概一万多字。互联网一片字看的速度和效率比一本书还快,所以没有一万字以上就不解渴,阅读量就上不去,以至于互联网小说长的不得了。手机你会发现那么长就有困难,一般手机小说可能还是要短点。
沈浩波:十万字还是能忍受的。或者手机阅读初期短点,屏幕越来越大,可能多点也就放开了。
张颐武:网络文学出来以前,我记得96、95年,有一次在香港开会,那时候互联网在内地还没有,他们已经在做网络文学,他们认为网络文学是无数作者接龙式的写作,无限开放的结尾。但后来网络文学不是这样发展的,如今出现了很多伟大的超级英雄,一天写一万多字。但我觉得手机文学要适应短的基础,短里怎么弄出新来,一个小屏上,大概几十个字,但一定要有一个小扣子让你接着往下走。我觉得长篇的手机文学作品可能像过去中篇小说的长度,5到7万、3到5万。
沈浩波:但可能不热闹。
张颐武:手机上5、6万字可能就热闹了。限制还是要考虑到,太长了,屏幕小,浏览技术上还是有问题的。就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如果在手机上看就琢磨死了,讲的东西是缓慢的,我发现纸质的都非常琐碎,如果放到手机里就很累人。虽然我觉得长篇还是硬指标,但手机做长篇,条件还是有限的,不过手机文学的出现,可能使得目前已经衰落的中短篇小说,以及诗歌得以复活。
沈浩波:短篇小说也好、诗歌也好,难度大的东西不是新技术就可以解决的。
张颐武:得有人把这个路探索出来。手机根本的问题是文字的承载量少,克服的方法我觉得是诗歌,赵丽华就是一个启发。日本地铁里有几句话,放在地铁上的小牌子,那种打油诗我觉得没准在手机里复活了。
手机文学是否会对出版业造成冲击
沈浩波:谢国忠讲新技术,讲到了出版,他的概念里认为报纸已经完蛋了。从大的趋势来讲,我赞同他的观点。报纸、杂志、图书之间,图书一定是最后的堡垒,报纸是最快消失、死亡的,然后是杂志,只有图书是深阅读,图书出版一定会是奢侈品,往纯高端的方向发展。
张颐武:这个行业不会突然死亡,但会慢慢衰减,然后转向最高端。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