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青口"周立波版"的上海世博更叫座?
2009年06月18日 13:56 中国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最近脑子里总闪过这样一个念头,假如上海世博会也按照北京奥运会的模式,让老北京的“胡同文化”唱主角,请郭德纲的德云社在上海老弄堂捧个哏,再让几位一水儿京腔的大爷、大妈当志愿者,在南京路和外滩说:welcome to Shanghai。然后让周立波用清口念个开场白。你说这届世博会该是什么样的效果?

当然,世博会是周立波的“沪语版”,还是郭德纲的“京腔版”,只是一个文化冷幽默的话题。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念头,是在看完《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后,对上海世博会组织者“以北京为榜样借鉴奥运经验”的谦虚表态印象颇深。特别是最近,上海无论是绿色出行、轨道交通、安保、志愿者服务、新能源使用等方面,都在向北京看齐,就连世博会期间的“错时上下班”的初步方案也准备拿北京做参照标准。

的确,上海世博会有必要借鉴北京办奥运的经验,但这届世博会能不能给外界以更多海派文化的创新?进而真正反映出上海的城市个性和市民文化基因?

我们都知道,京沪两座城市的地理环境、文化性格、生活习俗的差异,一直是文化界讨论的热点。但笔者认为,在世博会这块“试金石”上,上海不仅没必要收敛它那种聪明、务实,恰恰相反,倒更应该用一种自信反映出其特殊的文化质感,反映出这座城市遵守现代社会基础秩序的良好传统。同时在被公认的“国际雇员文化”的细节上,把世博会办得更勤勉、更节俭、更富效率和活力。

毕竟,在文化上,北京有刘恒,上海有王安忆;北京有三里屯酒吧街,上海有衡山路咖啡道;北京有王府井,上海有南京路;北京有粗犷、随性的大碗茶,上海有温馨、俭良的菜肉大馄饨;北京有外国友人经常光顾的老舍茶馆,上海同样有亲和力极强的石库门老房子。这些文化差异的强烈对比,不仅不会削弱人们对本届世博会的期待,反而能带给人另一种愉悦体验。

其实,文化在中国不应该有“主流说”的假设。上海在筹办世博会的过程中,没必要舍近求远,而应站立在海派文化的根基上,更开放地向长三角文化特色延伸。在全球展览业越来越强调个性的今天,我们期待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有一种自信,在创造、创意上下功夫,在2010年拉开一场求新求变的海派文化大戏。

相关阅读:

赵本山不谈政治 周立波非政治不谈

周立波笑侃小沈阳 海派滑稽不必上春晚

上海活宝周立波:在上海,他比小沈阳更火

周立波:我永远是个滑稽演员

访周立波:清口蕴含海派文化 只上海人懂

延伸阅读:

钱文忠:周立火得有理 向京派文化说不

钱文忠:上海人不应文化“自我矮化”

余秋雨点评周立波:喜欢他的是中年人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胡安东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