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文化大观园 民国的培育基地“日本”

2013年01月28日 09:24
来源:凤凰卫视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从近现代中国到今天的中国,日本始终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我们的民国系列是从留学生讲起的,其中一个事实不难面对,从陈独秀到蒋介石,从鲁迅到黄兴,还有胡汉民、戴季陶、阎锡山、周恩来、李大钊、董必武等等,这些中国近现代史上,诸多不可不提的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留学日本,其实从清末开始,日本始终是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眺望的方向,而当时的历史背景是1894年、1895年的甲午战争,大清被日本打败,最终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是几百年天朝上国的迷梦真的醒了吗?但总之“小日本儿”以及“日本鬼子”的称呼,并没有在当时流行,相反“以强敌为师资”的主张,却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效法日本,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成为了年轻人奔赴日本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甚至成为了民国的培育基地。然而,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再一次为这个邻国所觊觎。

《平原游击队》片段

放下你的武器,中国的地面上,绝不能让你们横行霸道。

解说:我们将这些电影按照时间顺序码放,似乎并不难呈现出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在广阔的华北农村,在中国人民的决心和智慧面前,日本鬼子是永远闻风丧胆和不堪一击,但那场实实在在,持续了八年的抗日战争,应该不只是这些。

我们所说的八年抗战,是以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为起点的,但抗日的呼声远早于此。这首歌悲伤,又不失愤怒,它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对国民党反对派的仇恨。穿越各种时代,至今广为传唱。八十年前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四个月后,日军占领东三省。在1931年9月18号这天,总统府的主人并不在府中,他刚刚离开南京前往南昌,督剿江西境内的红军。

卢海鸣(南京民国建筑史专家):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就中国这个全民族星期兴起了,一种抗日救亡的热潮,青年学生那么是热血沸腾,在1931年10月份的时候,上海、山东等地的学生到南京来请愿,他们和南京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的学生一起,到了国民政府大门口请愿,当时这个警卫人员门没关严,他们一下子冲了进来。

王鲁湘:哦,就进到这个院子里来。

卢海鸣:几千人就在院子里面,这也是唯一的一次,学生进入了这个大院子,那么早晨进这个院子,请愿啊,等到下午四点钟,蒋介石都没有出来,最后派了于右任,派了张治中进来,就是安抚这些学生请他们回去吧,学生讲不行,老蒋不出来,我们坚决不走,那么等第一天下午四点钟以后,就没有人理他们了,晚上下起了毛毛细雨,他们一直等到第二天上午,蒋介石才姗姗来迟,就出来了。老蒋出来以后怎么说呢,蒋某人负责三个月之内收复东北,如果我不能收复东北,我提着我的头向国人表示谢罪。老蒋当时答应了,学生这样子才走了。

王鲁湘:撤了。

卢海鸣:老蒋当时是一国之君啊。

解说:这已经不是蒋介石第一次与请愿学生对话了,当然,因为承诺未能按时兑现,这也不会是他最后一次与学生的对话。1931年,是中华民国的第二十个年头,但实际上在一年前它才刚刚结束全国性战乱的局面,成为一个形式上相对统一的国家,所以在这一年制定的《训政时期约法》,第五条中,这座城市才正式被确立为中华民国的法定首都,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都市计划,随之在南京开始实施。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经济体系的建设或许从此刻起才真正开始。当然,从一个帝制、专制的国家,转向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片中角色:打击敌人,前进。

团结起来,民族万岁。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解说:在民族大义面前,为民族的利益和生存而行动,似乎永远都是不容辩驳的,究竟应该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还是“团结一致,抗击外侮”,历史没有告诉我们对错,只是给了结果。那么如果战争不可避免,如果战争只是毁灭,那战争过后,留给这个国家的是什么呢?

以抗战促进国家建设,以加强国家建设来支持抗战,这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建设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这样的决心并未被战争打断,从某种意义上说,建国就是新民,一代国民,也就此被塑造。

邓康延(纪录片制作人):三十年代的(老课本)我在找,找到了一个上海的,是大约是1939年的,它第一课是《春风》,就是说你一个沦陷区,它是一个春风,我突然又在后边我发现了,岳飞小的时候(的故事),还有文天祥这个(故事),我就明白了,他有些是不得已的那个日伪政权之下,日本的统治之下,但是它里边还有给少年的藏着一种风骨。

王鲁湘:一种民族气节教育。

解说:“鸠乘鹊出,占居巢中,鹊归不得入,招其群至,共逐鸠去。”这是民国十一年线装小学课本中的一课,题目叫《御侮》,民国十一年,是1922年,假使学习这课的少年当时只有十岁,那么十年后,他将经历“九一八”,到那时,少年已成青年,他也许是一名战士,但也许还是孩子。

樊建川(建川博物馆馆长):这个小孩子叫季万方,很有幸的是日本人给他留下了名字。我首先第一我感觉,我当时看到这个照片的时候,我第一感觉“嘣”一颗子弹就打过来一样,我第二感觉冲击性的感觉就是雕塑,这是一尊雕塑,他直接就是一个造型,就是一个雕塑,完了以后呢,特别我当过兵,我注意看,他是个45度角,这个是立正的,立正的一个45度角,这个非常标准的军人姿态,他现在面对的是我们,当年面对的是日军,他的这种凛然正气,我觉得这真是,你看对侵略者这种仇恨,还有这种坚强,都令人非常感慨。我还有一张。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民国 大观园 日本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