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纳兰性德的传奇人生(上)

2012年05月02日 09:53
来源:凤凰卫视 作者:文化大观园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字幕:……

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

知我者,梁汾耳。

纳兰性德《金缕曲?简梁汾,时方为吴汉槎作归计》

解说9:纳兰性德曾用这首《金缕曲》回复顾贞观,君子之约,五年兑现。那时候两位词人诗词唱和、饮醉流连的地方大多在北京西郊,也就是今天北京的海淀区,他们有时候是在纳兰家建在双榆树的桑榆别墅,有时是在海淀上庄的明府花园,更多的时候他们都在渌水亭。

串场3:渌水亭是纳兰性德的书室和著书处,也是他与诗朋文友雅集的场所。纳兰性德为什么给自己的书斋取名渌水亭,这其中有一个典故。在《二十四史》中的《南史》有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南齐有一位世家子弟名叫庾景行,自幼以孝行著称,做官之后以清贫自守,而且长相清秀俊逸,风采照人,一时为世人称道。后来庾景行被南齐当朝重臣王俭委以重任,南齐的另一位重要政治人物安陆侯萧缅知道了这个消息后,马上就给王俭写了一封贺信,信里说:“成府元僚,实难其选。庾景行泛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当时的人们把王俭的幕府比做莲花池,所以萧缅才用“泛渌水、依芙蓉”来赞美庾景行。这个典故,就是纳兰性德为自己的书斋取名渌水亭的出处,这里面显然寄托着一层深意。

解说10:陈维崧、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那个时代文坛最响亮的名字都能在咫尺之间读到了,这些文人名士相继成为渌水亭的座上客,他们谈诗论画,悠游自得。

张宝章:这些人是经常到这儿来聚会,那就是因为思想相投,思想倾向一样,虽然有的是有功名、有官位,有的就是没有,白丁,但是学问很大,所以他们经常在这儿聚会。他团结了这么一批。

记者:汉族的著名知识分子。

张宝章:汉族的有作为,有学问的大知识分子。

记者:对

张宝章:他们写的诗词在清代也是顶尖的,他们的思想的交流,艺术的交流,对当时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创造,我觉得也是很有作用。所以渌水亭可以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很值得讲一讲的这么一个地方。

解说11:三百多年前的渌水亭一定是一个可以泛绿水、依芙蓉的雅致所在,它有幸见证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领略了才子文豪、诗词唱和。三百年后的今天,渌水亭的原址究竟在哪里,却成了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记者:您主张渌水亭是在玉泉山下面,是吧,那么渌水亭到底是在哪里呢?

张宝章:就是在清代的记载,《宸桓识略》开始,一直到清代灭亡,所有的记载都是说渌水亭在玉泉山下,是明珠的别墅,没有一个例外。甚至于在同(治)光(绪)年间有一个学者,还专门到西郊找了一下,到玉泉山下找了一下这个渌水亭,没有找到,说明那时候已经没有了,他既然到城外来找,说明城里边没有。

记者:就是什刹海旁边是不存在的。

张宝章:因为什刹海当时他那个故居还是很完整,那个亭子也在,如果那个就是渌水亭,他就到那儿看就得了,就没有必要到西郊来找了。纳兰有一首诗就叫《渌水亭》,诗很简单,一看它就是在玉泉山下。这首诗说“野色湖光两不分,碧云万顷变黄云。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西曛。”

记者:挺美

张宝章:它是野色、湖光。野色是什么?就是庄稼的颜色。

记者:庄稼色。

张宝章:湖光就是。

记者:瓮山泊,昆明湖?

张宝章:昆明湖,后来的昆明湖,当时的瓮山泊。所以他不可能在城里。

串场4:除顾贞观之外,与纳兰性德相交至深的还有一位著名词人,他就是朱彝尊。朱彝尊比纳兰性德年长二十六岁,两人是忘年交。在结识纳兰性德之前,朱彝尊已凭《江湖载酒集》、《静志居琴趣》两部词集在词坛扬名,纳兰性德对朱彝尊仰慕已久,两人相识后更是惺惺相惜。有一次两人同游北京西郊冯氏花园,观赏海棠,纳兰性德即兴作《浣溪沙》一首,其中“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今年。”几句让命运多舛的朱彝尊感慨良深,于是作《鹧鸪天》一首回应纳兰性德,其中两句纳兰性德最是喜欢,那就是“莫问天涯路几重。轻衫侧帽且从容。”“侧帽”,是北朝青年贵族独孤信的一则典故:独孤信姿容绝代,为世人仰慕。一天他出城打猎,回来的时候不小心被风吹歪了帽子,他急着赶路没有留心这个细节。等到第二天,满城的男子们都学独孤信的样子歪戴帽子。朱彝尊借“侧帽”的典故,用独孤信暗喻纳兰性德。后来纳兰性德刊刻了自己的第一部词集,取名就叫作《侧帽集》。彼时,纳兰性德的词作随着侧帽风流不胫而走,传唱京城,传唱全国。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兰性德 黄兆桐 曹雪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