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黄河边诸侯小国的《古国传奇》

2011年12月21日 09:40
来源:凤凰卫视 作者:文化大观园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梁带村墓地共发现大墓七座,分布在墓地南北两区,北区的四座大墓分别被标号为19、26、27、28,是梁带村考古发掘的重点。最终确定墓地国别的正是27号大墓,墓中出土的青铜簋上铸有铭文“芮公作为旅簋”。27号墓是墓地中唯一一座双墓道大墓,墓葬级别最高,不仅出土了代表墓主国君身份的七鼎六簋和成套编钟,还出土了大量金器,数量之多,工艺之精美,前所未有。
  孙秉君:咱们现在出的这些金器。
  主持人:纹饰?
  孙秉君:它的纹饰就是咱们中原地区的,还不是草原的味道,你包括上面的兽面啊,这些龙啊上面,跟咱们出过青铜的这种三角形的牌饰。
  主持人:出过青铜的?
  孙秉君:也是这种纹饰,跟咱们青铜器上的纹饰,玉上纹饰都一样。
  主持人:对对对。
  孙秉君:应该是标准的中原地区,所以这些东西,可能还不是草原东西,应该是当时西周到春秋时期,可能比较流行这些东西,只不过由于发现的原因,所以咱们这段发现目前是国内最大的一批,一共出了48件。这是扳指,俗称叫扳指,韘,这就是拉弓射箭的时候(用的)。
  主持人:包括这个剑也是。
  孙秉君:这个剑,你看玉剑怎么用,一动就折了,玉剑,它这个玉剑和这个金鞘它是一套。出土就在腰上,然后配那个金环配了13件金环,组成了一套金腰带,这是目前发现,国内比较最早的一套,这个比较完整的这一套金腰带,咱们今天这个地方陈列了6件。
  主持人:它这个图案好像是两条龙?
  孙秉君:两条龙,咱们发现的还有那个,青铜的环,纹饰都一样。
  主持人:一样的。
  孙秉君:一个反映时代,一个反映它这个文化性质,就是中原文化的一个比较标准,或是比较典型的。
  解说5:有着如此丰厚陪葬的墓主究竟是哪一代芮公呢?考古发现19、26号墓的墓主皆为女性,从三座大墓的排列位置和墓葬规模来看,他们很有可能是一代芮公和他的两位夫人的异穴合葬墓。在26号墓中出土的青铜鼎上竟然有这样的铭文,“仲姜作为桓公尊鼎”,仲姜是26号墓主的名字,青铜鼎是仲姜为祭祀她的丈夫桓公所铸。27号墓的墓主显然就叫桓公,他是这些精美金器的主人。黄金在古代商周时期是稀缺资源,一个小小诸侯国国君竟然有这么多精美的金器随葬,似乎有些不合情理。
  孙秉君:所以这些东西很多专家来看完以后,也提出一个观点,这些东西是不是芮国自己做的,这么小的国家,需要不需要养几个专做金器的(工匠),可能10年20年不做一回。
  主持人:不做一回?
  孙秉君:咱养这些人干啥,是不是也没有必要。
  主持人:也没有必要,而且它的那个工艺,也是几十年做一次他的手艺也荒掉了。
  孙秉君:是啊,多少年,用金古代比玉实际上是更难,是不是,更稀有,专家提出来,提出什么观点,从现在的西周的地理位置来看的话,韩城这个地方,按照西周时期来看的话,它的北边实际上就是咱们说的,隗姓九族也好,北狄也好。到了什么霍山这一代了,所以这个国家实际上在西周时期,就有这个边界,戍边这个味道,那么它因为戍边,这个中央政府对它是不是要更高看,是不是给它赐予些东西,比其他的级别是不是更高一点,多少就有点拉拢腐蚀作用,在京畿地区,是吧,毕竟关中京畿地区。
  主持人:它巩卫京畿?
  孙秉君:所以有些专家提出来这个,包括金器学家提出来,那么金器提出来以后,是不是代表玉器也有这个问题。
  记者:对。
  解说6:在《史记》中,“桓”字的解释是开疆辟土,历史上多位文治武功表现出色的君主谥号都称为桓。27号墓无论是墓葬规模、气势,还是大量奢侈、精美的陪葬品,都表明这代芮公当政时,国力较强,在诸侯国中很有影响力,他被称为桓公,倒也契合他的身份。但是,他的夫人仲姜墓中,也有着惊人的发现,墓葬里有大量精美的玉器和串饰,其中一些玉器的历史比墓葬本身还要久远,仲姜究竟是什么身份,为何会有如此奢华的陪葬品?


  一夫人墓中的随葬品竟与国君一样丰富


  解说7:2005年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韩城考古队开始正式发掘仲姜墓。经过几个月的清理发掘,共出土各类玉器571件,几乎所有的玉器都保持在下葬的位置上,从墓主的项部一直延续到膝盖处。仲姜只是芮桓公两位夫人中的一位,她的随葬品竟然与国君一样丰富,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越国君。这一件件可称之为稀世之宝的玉器,不断挑战着考古工作者和历史学家的想象力。仲姜另外还把她生前在生活中使用过的一组青铜弄器也带入了墓中。
  主持人:这个小巧玲珑的这组青铜器在别的地方很少见?
  孙秉君:很少见,这个敢不敢说套,咱不说,至少这6件,目前发现成批出现的是最大一批,过去出的都是零星的一两件。
  主持人:对,这是一组?
  孙秉君:因为这一组的话,造型有些,还有它自己发明创造,你比如说的这个第二件,鼎上套鼎。
  主持人:鼎上套鼎。
  孙秉君:其实这个鼎,从这个鼎上边看,大体能看出三个时代,第一是商代的味道,因为商代鼎是方的,第二个特点是,底下你看这个足,应该是个裸体的女人。
  主持人:女奴,这也应该是商代?
  孙秉君:裸体女奴我们现在考古上看的东西可能是到了西周,然后这个上面的这个纹饰应该是到了西周晚期,到春秋这个阶段,所以这个东西,现在看,应该是春秋早期时候做的,吸收了以往的文化因素,所以把商周的因素都放到里面去了,另外这两件鼎还拿不出来,它还铸接在一起的,所以咱们是国内唯一一件,所谓叫套鼎。
  主持人:这个要是合铸在一起,工艺难度挺大的啊?
  孙秉君:它可能现在看的话,是把小的做好了,先做好。记者:焊到里头。
  孙秉君:没焊,就是放在大的鼎的范里面了。固定到范里面,然后浇铸大的时候,就所谓铸接,通过铜液,铜液温度很高吗,把它铸在,就连接到一起了,所以这件东西应该是这个国家一个小发明创造。
  主持人:这件镂空的?
  孙秉君:这是镂空方盒,应该是熏香的东西,出土的时候,底下里面应该有一个木板,那个木板朽掉了。
  主持人:上头搁些香。
  孙秉君:应该是不燃烧的香。
  主持人:不燃烧的香。
  孙秉君:底下是木板怎么燃烧,放一些香料散发一点香味。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孙秉君 铜液 平王东迁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