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仰望蔡元培

2011年12月15日 10:10
来源:凤凰卫视 作者:文化大观园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十里洋场、租界林立的大上海此时成了革命志士们的天然庇护地,共同的志向把他们吸引在一起。在引领光复会举行了多次光复运动后,蔡元培结实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同盟会的上海掌门人,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那段时间,武装反清和发展教育耗费了他几乎全部的精力和体力。而就在此时,绍兴老家里传来了不幸的消息。
  当时蔡元培因为他要忙于革命的宣传,筹措资金,奔波,所以一直顾不了家,那么让人比较感人的是什么呢,就是有一次他刚好出发要去筹款,为什么?因为学校的经费,当时不是在上海办学嘛,学校经费很紧,那么只好家人来说他的儿子阿根病重,那么这里面学校如果没有这款子要倒闭的,那么这个小孩怎么样呢,所以他还是就是嘱咐了家里几句,他毅然就是走上了筹款的路。去了青岛。而他这个儿子就是因为病重,那么医疗条件也不是很好就去世了。
  蔡元培的第一次婚姻是在他乡试中举后家人为他安排的,夫人王昭是绍兴本城的姑娘,娴淑达理,蔡元培在外忙碌,夫人一直谨慎持家。儿子阿根去世后,王夫人伤痛欲绝,不久便郁郁而终。
  夫人去世以后很多人要给他介绍,那么第一蔡元培坚持起码就要过一年,对亡妻是一种纪念,一种怀念。一年以后再谈这个事情,那么等到这个过了以后他就提了几个条件,第一就是那个女子要识字的,认识字的。第二个这个女子要是不缠脚的,天足的,第三他说结婚以后就男子不好娶妾的,第四就是大家如果合不来了,就是可以离婚的。那么当时这样的一种条件,在整个社会就造成了一个轩然大波,
  一年后,经人介绍,蔡元培与杭州女子黄仲玉举办了婚礼。为了通过他的行为移风易俗,婚礼当天,别人闹洞房,他搞演说会。他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他几年来对革命的理想和坚持。然而,事实上,自从1903年“苏报案”发生后,中国教育会的政治活动一直遭受打击,革命活动也并非一帆风顺,蔡元培想到了出国留洋。
  他是1907年到德国留学的,那么留学也是因为他进行了几件革命工作以后后来一直不成功,所以也不太得志,再加上清政府还通缉他,后来出于各种因素考虑,他就去德国留学。
  记者:在德国的哪一个城市?
  嘉宾:他第一年,1907年是去了柏林,在柏林自己可以说半工半读,自己还要兼编一些书,挣点钱,同时学习德语。
  记者:应该说在留学生中间他算年纪大的。
  嘉宾:他年龄非常大了,他已经到了不惑之年才去德国留学的,所以通常人家留学生都是20来岁,他已经是老大了,而且是当年的翰林学士。
  记者:是,放下这个身段不容易。
  嘉宾:非常不容易,而且他没有钱,他就是他说半佣半丐,给别人教点汉语,当时给中国驻,咱们大清王朝驻普鲁士驻德国的这个领事的孩子,他的侄子,有几个小男孩,给他们教汉语,然后通过给商务印刷馆翻译书,挣一些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很不容易。但是这点他还是非常坚定,他早就提出来过,就1903、1904年他其实已经下定决心,一定去德国留学。
  嘉宾:他说留学非德国不可。
  记者:为什么呢?他对德国那么向往?
  嘉宾:对,他说世界学术德为尊,他是个学术救国论者,所以他认为呢,其实他有机会去日本,他没有去,而且是公费。他就认为我要去就要去最好的地方,所以他就认定、选定德国,所以他就是不惜自己掏钱,等了又等最后到了40岁了才终于成行。


  20世纪初在德国的生活


  从1907年7月抵达德国首都柏林时算起,蔡元培在德国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先后持续了近五个年头。
  嘉宾:他在第一年在柏林呆了一年学习德语,第二年呢就到莱比锡入学了,所以从1908年到1911年他一直在莱比锡读书,当时听到辛亥革命的消息之后他就赶紧回来了。
  记者:他在当时德国主修的是哪些专业?
  嘉宾:蔡元培去德国他自己叫游学,游学,他不是留学,为什么呢?因为他第一呢,他不是主修一个什么专业,不是想成为,拿一个学位回来谋生,他不是这个,所以他到莱比锡之后呢首先就到世界史与文明史研究所,这当时是德国一个很著名的历史学家,叫兰普莱西。他自己叫翻译兰普莱西,这位教授是很有远见的一个历史学家,他建立这么一个研究所,那么蔡元培去了以后就投到他的门下,他修的课程主要是哲学、历史、文学、美学、教育学,涉及到各个方面,他自己的话说,如果是时间上不相冲突,我感兴趣的课我都去听。
  记者:就是像海绵一样的渴望那种知识、吸收知识。
  嘉宾:对,所以我的理解呢他是,不是想做一个专业的哲学,弄一个哲学博士或者史学,
  记者:做某一个专家。
  嘉宾:他不是,绝对不是。他实际上想理解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它的这个来龙去脉。
  记者:实际上他想做一个新时代的一个新的君子型的人格,就是我们过去在孔夫子时代,我们的君子,君子不器,也不是一定要做一个某某家,对不对。全面的修养,知识的全面的吸收,人格的全面的培养,那么你看蔡元培先生到德国去,刚才您介绍这些,给我感觉就是一个新的时代的一个君子人格好像必须这么去游学一下。
  嘉宾:可以这么理解,因为他的基础教育还是在中国接受的嘛,所以他这种作为一个君子,作为一个学者的话,应该是知识非常广泛,所以他到德国以后他也确实是这样,对很多事情他就非常感兴趣。
  不惑之年跨入德国,蔡元培对自己的需求一清二楚。无论是哲学、文学、文明史、人类学,总之,只要不冲突的,他都尽力涉猎。因为常听美学、美术史、文学史的演讲,加之被莱比锡的音乐和艺术大环境熏习太深,蔡元培不知不觉地将心力集中在了美学上。那些年,他学过钢琴,提琴,看了大量的话剧和小歌剧,并且在朋友的影响下改成了素食主义者。他还先后五次到欧洲游历,他希望他是个巨大的氧气瓶,可以为将来回国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积攒下足够的养分。然而,就在他留学德国的第五个年头,1911年,他的革命挚友孙中山就向已然腐朽的满清帝国扔出了炸弹,为了响应辛亥革命,蔡元培回国了。
  辛亥是我留德的第五年。自丁未到辛亥五年间,差不多年年都有惊人的大事。辛亥八月中旬,忽见德国报纸上载有武汉起义的消息,有一德国朋友问我,这一次的革命是否可以成功?我答必可成功,因为革命党预备已很久了。不久,又接到吴稚晖先生一函,以武汉消息告我,并言或者是一大转机,我辈均当尽力协助。我于是先到柏林,每日总往同学会,与诸同学购报传观,或集资发电,大家都很热烈地希望各省响应就是了。我在柏林住了一个月光景,接陈英士先生电报,催我回国,我就从西伯利亚回来。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蔡元培 爱国学社 开明士绅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