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蔡元培
蔡元培后来回忆说,他的品性受母亲影响很大。他说:“母亲一向慎于言语,将见一亲友,必先揣度彼将怎么说,我将怎么对。别后,又追想他是这样说,我是这样对,我错了没有。”所以,受母亲影响,蔡元培一生谨言慎行,性格也格外宽厚。从6岁入家塾时算起,到17岁考取秀才,蔡元培在母亲和家庭的呵护下完成了十年私塾教育,他也用这10年时间,完成了自己科举之路所需的资本、学识和身心的积累。17岁那年,他考中秀才、21岁中举人,26岁得进士,到28岁,蔡元培已经实现了旧式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登科殿试,成为当朝翰林院的编修。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中国传统的旧式士大夫,不想后来竟愤然与清廷决裂,走上了轰轰烈烈的革命道路。
少年便是佼佼者
1894年,蔡元培离开故乡绍兴,由上海乘招商局轮船北上,辗转到了北京。然而,就在他荣升翰林院编修后不久,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身处京城的他开始对民族危机和清廷的腐败有了切身的感受。
记者:蔡元培是考过举人的,然后参加过殿试的,然后是被点过翰林做过翰林院编修的,是吧,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中国的传统的旧式的士大夫,应该说他的这一条路还是一帆风顺的。
嘉宾:对,而且他还是比较年轻的,就在很年轻的时候,28岁嘛就已经进翰林院了,所以他应该在传统的知识人里边算是佼佼者,绝对的佼佼者。
记者:但是像这样一个,在旧的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上走的这么一帆风顺的人,怎么后来会变成一个激进的革命党人呢?
嘉宾:那么这个转变应该说就是在翰林院期间,因为在翰林院期间也是戊戌变法的前夕,他开始广泛的接受西学,看了很多书,不管是自然科学的,还是人文的社会科学哲学的,看了很多书。在这时侯他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一个传统的文人转变到一个咱们今天说资产阶级革命家。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蔡元培就曾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列名奏请朝廷,切勿向日本求和,可清廷仍不顾朝野反对,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蔡元培闻听后悲愤交集,他愤怒地谴责当朝统治阶级“疆臣跋扈,政府阘茸,外内狼狈,虚疑恫吓”,从此,对清廷极度失望。此后,正赶上西学东渐的他开始广泛涉猎西学书籍,据他的日记记载,从1894年到1899年间,蔡元培阅读的西方著作多达百余种,其中不仅有外国史地、政治、战史、哲学,还有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希腊的《几何原本》《农学新法》《代数通艺录》《电学入门》等等。那段时间,他对朝廷里康梁等人轰轰烈烈的变法维新运动丝毫不关心,他已经决定了,要返回家乡兴办教育。几个人的反抗起不了多大作用,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国民素质,他以为,非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不可。
1895年,蔡元培乞假回乡,显然,他打算在这里,开始他教育救国的梦想。
当时绍兴有一个相对比较开明的一个乡绅,曾经当过知府徐树兰,那么他办了一个叫绍郡中西学堂,因为当时的绍兴府下属8个县,那么绍郡中西学堂分成一斋、二斋、三斋,那么也就是现在的小学、初中、高中,那么后来继蔡元培作为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先生,就是当时一斋的,也就是小学生。那么他回来就担任当时的叫总理,就是后来的校长。
蔡元培人生中的第一次教育改革是在绍郡中西学堂完成的。绍郡中西学堂是彼时绍兴唯一一所新式学堂。
一开始因为这已经是一个学堂了,新式学堂了,所以已经有像英语这些学科了,但蔡元培先生觉得不够,他觉得当时不是学日本,因为比较近东洋嘛,所以他增加了日语、法语,就是吸收西方的一些,包括日本的先进的一些思想,还开设了,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像化学、物理、生物这些科。
尽管这些西学知识还十分粗浅,但在当时却起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特别是化学、动植物学等课程的开设,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科学兴趣,也几乎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据后来的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回忆,他第一次在学堂里知道了地圆说,才知道大地不是平的;他也是第一次知道闪电是阴电和阳电撞击的结果而非电神镜子里发出的闪光。他说:“后来,基础物理学又告诉我雨是怎样形成的,于是,巨龙在云端张口喷水的观念只好放弃了。这是我了解科学的开端。”
嘉宾:那么要开这些课程,必然要把一些具有新思想的一些年轻的一些知识分子要引到学校里来,那么于是在绍郡中西学堂就无形当中形成两派了,因为蔡元培先生他主张新学的,那么当然这种有新思想的就团结在他周围了,那么原来那些守旧的,他逐渐就自我的就放逐了,就跟蔡校长蔡总理就不是保持距离了,那么久而久之他们感到失落,失落以后怎么办,所以他们有一次就是觉得跟蔡总理去交涉,交涉以后呢,那么蔡元培就跟他们讲我是一视同仁,只要你这个学问对有利于学生的,我都是一视同仁的,那么他们就觉得袒护新派,然后就到学校校董去告状去了,那么毕竟他(徐树兰)尽管是一个开明士绅,但毕竟他这个开明的不能跟蔡元培这样相提并论,于是他就把一个皇帝的上谕,你不要怎么样遵守旧的礼教,等等那些上谕,交给蔡元培,要让他恭录,恭恭敬敬的抄录下来,而且还悬挂在他办公室的上面,那么蔡元培不干了,不干以后他就给校董说了,就说我来这里办教育,如果还是你这一套我来办干什么,我还待在翰林院好了,是不是,所以恕不从命或者叫很难从命了,恕我很难从命,然后他就辞掉,所以这次我称他是人生当中第一次为了坚持原则的辞职,因为后来蔡元培有很多次坚持原则的辞职,那这是第一次。
辞掉绍郡中西学堂的总理职务,蔡元培只身一人去了杭州,后辗转于上海
上个世纪初的大上海,十里洋场,龙蛇混杂。蔡元培在应老友上海澄衷学堂总理刘葆良之邀短暂襄助校务后,9月,南洋公学特班开课,蔡元培正式受聘为特班总教习,执教南洋公学,在这个混乱开放的大都市里,继续实践着他的教育救国之梦。执教期间,蔡元培的社会活动开始涉足报界、出版界,不仅如此,他还兴办女学,组织成立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女校。
他觉得不仅要培养男性同胞来参加我们这个推翻清王朝的一种革命,还要培养女同胞,而且他后来办爱国女校,爱国学社,这个培养人才的时候他为了就是以身作则,自己穿着当时的一种体操服装然后出操,所以呢当时蔡元培通过办教育为革命培养人才。那么还就是亲自试制炸药,来从事反抗清政府,推翻清政府这样的一种革命的活动,所以我说蔡元培先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武装反抗清王朝的一个翰林。
驻沪期间,蔡元培结交了大量的进步人士,并与爱国学社社员一起,多次在张园举行演说会。他还在《苏报》上写文章,宣扬爱国民主思想,发起拒法、拒俄运动,参与国民教育会暗杀团,从事反清革命。1904年,蔡元培组织创建了光复会,并亲任会长。
记者:在当时候的这个比较激进的革命社团中间,蔡元培的光复会应该说是在激进的社团中间还是更激进一点的一个社团对吧?
嘉宾:对,他就开始以非常激进的方式来进行革命,而这种激进的今天我们都不可想象,蔡元培还参加组织过暗杀活动。
记者:暗杀团,如果实际上换成今天的画面,甚至可以把他叫恐怖分子,对吧。当时候好像一些对中国的命运感觉悲观绝望的很多当时的一些先进分子,好像都走上了这一条道路了。
嘉宾:对,因为也是形势所逼,因为他们看到了不通过这种激进的手段,不足以实现他们的目标,光是呐喊一下不够,所以他们当时很多人其实都是书生,最后走上一个这种非常极端的立场。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