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国家画院30年书写水墨年轮

2011年12月07日 09:51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中国画研究院名字由来 藻鉴堂画领导人

中国画研究院的名字听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实际上是经过大师们的认真讨论,几经商议才确定的。最早提出这个名字的是著名美术家蔡若虹。

李延声:他说作为中国画来讲啊,我们这个机构啊主要还是研究性的,它不是一个行政机构,对各地的美术创作呢,它主要起一个学术上的引导作用。所以叫研究院呢,好像更合适一点。

张道兴:他们的思路啊,就是我们要把中国画要找回来,要把中国画找回来,找到哪来,就是找到,就按照中国画的艺术规律来发展。

中国画研究院的名字定下来了,建院的报告也得到了上级的批准,接下来就要进行筹备了。

198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画研究院筹备组,组长为朱丹,成员有蔡若虹、黄胄、吴作人、李可染、叶浅予。这几个人的名字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都是响当当的,他们不仅是大画家,而且还有着巨大的凝聚力。

年轻的耿莹很快得到华君武的答复,让她到藻鉴堂来上班。华君武强调,她的任务就是为大师们服务。

耿莹:他就说他是我们的国宝,他说你保存他的画有什么用,他说主要是把这个人从健康、心情,从让他有一个好的环境,他能够进行创作,这是第一位的。

耿莹专门准备了一个本子,记录画家们的健康状况。耿飚得知后,很严肃地对女儿说了一番话。

耿莹:他说啊,女儿你的那个责任很重啊,你知道你肩膀上担的这些都是国宝啊,我一说拿出那个小本本,跟他我说那谁谁谁,什么这个那个。他说你这个小本本不能丢啊,这是一级机密,说不能丢,一级机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和忙碌的气氛。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日程可谓日理万机,但是他们的身影也不时会出现在藻鉴堂这个偏远的小岛上。在这里,耿飚和著名老画家许麟庐成为了知己。

耿莹:那尊敬得不得了,许老先生说耿老,那个说不敢不敢,许老许老。

李延声:谷牧同志也经常去,还有万里同志也过问这个事情。

在来访的领导人中,还有一位客人让人难忘。他就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开国元勋叶剑英

邹佩珠:叶帅在颐和园后边经常去钓鱼的,有时到那里去,那天呢正好有很多人都聚在那里。

郭怡孮:就在外面摆点儿这个藤椅,在那个藻鉴堂的院子里坐着。

邹佩珠:叶帅做了诗,希望大家看怎么对上。

郭怡孮:后来呢,画家们就说,给叶帅画画。陆俨少那张画,是我守着画的。

邹佩珠:那么大家也很高兴,大家又鼓掌又干嘛的,反正是很高兴。

从这些往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当时,保护人才、尊重人才,是整个国家自上而下的共同心愿。“当时要代表国家嘛,对,当时其实就是代表国家,是啊,你对外开放了以后,有一些重要的外宾,当时进入中国,对外开放,交往慢慢的频繁起来,所以这些场所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一个硬件设施,对,也不能是给人一个临时的感觉,是,是!慢慢的就要,就要把它机构化。是,是。”

1981年的11月1日,是中国画研究院正式成立的日子。而成立大会的地点被特意安排在了北京饭店。在那个年代,重要国事活动或重大会议一般都会首选北京饭店。三十年前,中国画研究院的成立大会就安排在了那里,可见当时研究院的成立,竟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国家大事。

李燕:吴作人先生是主持人,代表画院成立的角色是谁呢?画院的第一任名誉院长,李可染先生,他发言,有同期录音。

中国画研究院在国务院文化部的倡导创建,在中国画的创作组的原有基础上,经过几年的扩张工作的努力,终于在今天成立了。

李燕:人数如此之多,主持人规格如此之高,代表发言的规格如此之高,那真是空前绝后。所以当时大家都觉得,我们国画的一次新的春天到来了,真是,你看每个人情绪,这叫溢于言表吧。

从老资料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出席会议的四位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方毅、万里、姚依林。

我们还可以辨认出李可染、黄胄、吴作人等众多中国画界的泰斗。

吴一娜:在那种场合呀,因为这些老先生啊,一个个德高望重的,所以呢中央领导跟这些老先生,那关系啊就有点像兄弟一样的。

会议开的并不长,却给所有与会者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记忆。因为这不只是一个研究机构的成立大会,而是一次中国文化的盛会,是中华文化复兴的一声号角。

邹佩珠:李可染就说,中国画研究院的成立,是一件大事情。能有这么一个平台,那是太不容易了。

按李可染的说法,成立中国画研究院的主旨在于深入认识传统和发展中国文化。

而叶浅予则给中国画研究院规划了好几个中心:中国画学术研究中心、对外学术交流中心、为全国中国画优秀画家提供创作和研究交流的中心、中国画作品陈列和观摩学习的中心。可以说,两个大师的见解,代表的是老一代艺术家弘扬民族文化的心愿。

李延声:当时开幕完了以后,我们后来在北京饭店上面搞了一次笔会。刘海粟在那泼墨,后来我怕他那个衣服泼墨搞脏了,我还扶着他的衣服。

邹佩珠:像李苦禅又唱戏,又干嘛的又表演。那是高兴得不得了。

中国画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是李可染,副院长黄胄、叶浅予、蔡若虹。

第一届院务委员会都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不能忽略的人物,田世光、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张仃、吴作人、邵宇、黄胄、蔡若虹。

张江舟:他一成立的时候,就个头大极了,就云集了一批中国美术界的精英,一些巨匠级的一些人物。

杨晓阳:都是这个享誉全国,在几十年之内被大家公认的每一个画派的领军人物。

卢禹舜:把大家集中在一起,目的呢也是弘扬民族文化,把中国画最宝贵的一些东西,给它保存下来。

解永全:在成立之初是辉煌的,国家政府也是重视的。

中国画研究院的成立,让藻鉴堂这个清静的小岛热闹了许多,很多怀揣理想的年轻艺术家把这里当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艺术殿堂。造访这里几乎成了朝圣之旅。

1982年,一个名叫张江舟的年轻画家从河南来到北京,他的目的就是要看看藻鉴堂,哪怕只是一眼。

多年后,已经成为了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的张江舟,谈起当年的感受,仍然十分激动。

张江舟:我记得那天进去,是诚惶诚恐,那红色地毯我感觉它强化了我那种诚惶诚恐的感觉,它强化了那种我对藻鉴堂的那种神圣的那种艺术殿堂的那种感觉。

藻鉴堂这个幽静的庭院不仅是年轻人崇拜的圣殿,更是一个美的世界。

中国绘画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审美观,有着东方的神韵和抽象的美感,它追求的是笔墨情趣,表达的是对生命的体悟和思考,呈现出的是超越现实的真和意境深邃的美,写意精神是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正是古往今来无数大师的创造,才筑成了中国绘画这座神圣的艺术殿堂。

与杨院长并肩走在国家画院这所古色古香的院子里,跟他聊起传统美术,我有些恍惚!穿越画院的九曲回廊,遥望元代古塔,我竟有这个画院已经千年之久的错觉。其实,这也非错觉,国家画院,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生机和功力,源自于对传统艺术的坚守。杨晓阳,这位美术界极富胆魄的人,他掌起画院的大舵,继承画院的传统,又很有气势地扬起了“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标准”的风帆。这阵势,也非国家画院莫属。

2010年9月,“写意中国”展在上海国际艺术节隆重亮相。

当进入场馆的观众体验着多媒体带来的惊喜时,就会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人们司空见惯的常规展览。展览传达的是杨晓阳所提倡的“中国精神、中国风格和中国标准”。

这里不仅有大师的精品,也集中了全国优秀画家的力作,贯穿于中国数千年艺术传统中的写意精神在这里呈现。

“写意”总是杨晓阳常常提起的一个关键词,这是他对中国几千年传统艺术精神的一种理解。

杨晓阳:从我们现在遗留下来的所有的时期,所有的优秀作品,全是写意的。中华民族没有哪一个玉器做成个真人样子吧,中华民族的青铜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是它那种威严,它的那种狞厉,它给人的那种一种精神的支撑。它是一种政治,它同时是最高超的艺术,它是写意的。中华民族的青铜、玉器、彩陶、绢画,后来的纸本的绘画,包括民间艺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人画、优秀的宫廷绘画、优秀的民间艺术,全部是两个字写意,但是这个意是美意。

方增先:要表达中国画的话,就是写意。关键是写意,因为写意是中国画的发展到最近得阶段最高水平。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画院 水墨 年轮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