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南海秘闻:中国水下考古“天字第一号”

2011年11月02日 10:19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至今保存状态良好的隔舱板给进行水下清理工作的专业人员打了一针强心剂。隔舱板保存良好,就意味着舱里的船货很有可能几百年来未被大面积扰动。所以清理船货似乎成了首要的工作。目标制定完毕后,对船货的打捞工作按部就班地开展起来。

我们发掘,每发掘的一个部分,我们首先都做好标记和这个按照探方做好位置的这种测绘。然后我们会来底下布置一些筐,采集筐,就是你能看到的这些采集筐,这些筐上我们都梆了标签了。然后把这个器物,发掘的器物都搬运到筐里,然后每个筐里边我们会搁一个标签,插进去,是哪一天的,在哪一个位置发掘的,然后做一个登记。但是像陆地田野这样小件登记的每一件这个肯定做不到,而且时间也不允许。然后我们会把这个相对集中到一个吊篮,就是我们通过一个吊篮,把文物提升出水的,把它集中到吊篮那去,然后用吊篮,用机械的起重机把它吊下来,吊到水面,然后再挪到一个,陆地上我们也会做好相应的筐,再挪进这个筐,然后到后边来做清洗和这个最后的一个登记。

为什么就是说没有用这个潜水员把文物带出来,是因为这个地的深度比较深,26米到28米的深度,如果这一筐装满了瓷器的话,这是非常沉的,人在上来的时候,一般来说是往上,靠脚蹼打上来,潜水员是不太现实的,往往会在背心里充一些气什么,这样来增加浮力,但是如果,因为水流大,一旦这个失手或者是倾斜的话,这个人,潜水员是很难控制自己身体的,会向上冲,会向上越来越快,会形成另外一种潜水的疾病就是肺撕裂、肺压伤这样的疾病,快速出水,这个对潜水员是非常不安全的,尤其是对我们工作就是说潜水,水下考古人员是不安全的,所以我们不采用这种方法。

用起重机将文物起吊出水的方法,同时也在客观上提高了文物出水的效率。这条曾经服务于“南海Ⅰ号”的大胳膊再一次展现了它的坚实和牢靠。至媒体开放日当天,“南澳Ⅰ号”已出水文物4000多件,这让此时已在船上近百天的船员们格外兴奋。

到水面上我们会重新再做一次登记、分类,包括这个位置。因为这个将来关系到我们写发掘,所有的发掘报告,和出各种图纸,但是像田野这样就是给每一个小件来登记,马上登记编号的,就目前我们船上的条件来说,可能做不到那么尽善尽美,只能采用就是说是集体来这个就是一批来登,然后最后再从新补,用这种方法来弥补的。因为要占很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据记录,从开始作业算起至这个工程季结束,深藏在南澳水域之下的这艘巨轮已有16个舱位被考古队分期分批地进行了清理。

魏峻:16个舱我们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清理,就是有的清得深一点,有的清得浅一点,因为为了防止隔舱板的板壁坍塌,所以我们每个舱都没有清到底,但是基本上对各个舱的货物的情况都有所了解了,那从出水的文物来看的话,瓷器是最主要的,瓷器大概能占到95%以上,其它的比如像陶罐,比较多的一些陶罐,然后另外就是金属器的比例相对都比较少。

串场:从今年4月9日“南天顺”号的脚下铺开第一条基线时算起,包括崔勇和孙键队长在内的30多人几乎没有停止过工作。海上风大浪大,未知状况不断,可他们能做的,就是以最有效的方式,以最质朴的神经保护那些已在水下深藏了400余年的文物和信息。随着工程的渐入佳境,随着出土文物的不断增多,面对着这一大批盘、碗、钵、瓶,他们所能绘制出的“南澳Ⅰ号”的面貌也越来越清晰。

Part3

是什么让这个继“南海Ⅰ号”之后的水下考古大发现备受瞩目

几千件东西还没有真正见到船底板

水上数月,历史将在这里裸露出怎样奇特的妆容

这是媒体开放日当天,考古队入水起吊的第一批水下文物。

在船舱里头非常密集地码放着,就是除了这个在沉船遇难当时的过程当中,散落的和这个互相碰撞形成大量的碎片,已经受到破坏的这部分以外,基本上在船舱内的,相对来说保存的还是比较好,而且是非常有序地进行原始状态的码放。我们看到的这些器物基本上还没有在市场上流通过,所以说它大部分没有使用过的痕迹。

串场:“南澳Ⅰ号”的出水文物累计到一定规模后,考古队对沉船的认知也越来越多。水下吐露出来的信息很明显:船舱里密集码放的大量瓷器都没有在市场上流通过,更没有被使用过的痕迹,看来,这很有可能是一艘驶向外邦的商贸货船。那么这艘船的主人是谁呢?是中国人呢还是外国人?这一船货物的最终目的地又是哪里?此时,眼前的这些刚刚被打捞出水的瓷器就成了最好的言说者。

魏峻:从我们现在统计的情况,瓷器中最多的应该是大盘。

记者:全是生活类瓷器是吧?

魏峻:全是生活类的瓷器,这个盘大概能占到45%左右,下面是罐子,就是各种各样的瓷的大罐子,这种罐子可能有30%多,然后其它的品种,像盘啊,碟啊,碗啊,然后另外还有盒,就是小的盒子,带盖的盒,这部分数量就相对都会比较少。

记者:那最大的瓷罐子有多大?

魏峻:最大的瓷罐子,瓷罐的话,青花的罐子有40多公分,就是它的高度有40多公分,然后还有更大的,就是我们讲的釉陶的。

记者:40多公分有这么高了。

魏峻:对,那个釉陶的龙纹罐有60多公分高。

孙队:这些器物是今天上午发掘的,大部分是4号舱和5号舱的文物,你现在能看到这些器物种类呢,几乎还是说以大盘大碗这样的器物为主,但是跟一号舱和二号舱还有不同,它装载的一些货物、瓷器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开始出现了,比如说像那个,这种龙纹的碗,这种印花的龙纹的碗,这个是一号舱、二号舱不见的,包括像这种大的这种青花罐,这个也是不见的,在一号舱,一号舱几乎全部是大盘,非常单纯,但是这一舱装的货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品种多起来了。

孙队:像这种呢,这种贴错的龙纹罐,它本身实际上是一种陶器,它这个烧成的温度火候比较低,这胎也是非常粗,甚至加沙,这是很差的一类。但是这种东西往往是在船上是作为一种容器使用,在南澳Ⅰ号里边,我们这个里边经常会储藏,装一些动植物的果核,或者是有可能装一些其它的食用品,或者是用品东西在里边,本身作为容器。也有一种,还有一种做法是什么呢,它作为把一些比较精致的器物作为外包装,就像在文献上,就说也曾经提到过,因为船的这种容积是非常有限的,它要尽可能地装货,尽可能地让利润扩大化,那这样的话,就要节约空间,把相对品质好的文物装进去,装载得多一些,就是以前在,比如器物大小相套都是这样的,器物整个是装进去的。

记者:这些瓷器据你们现在判定,主要出自哪些地区哪些窑口?

魏峻:现在主要讲是两块,因为从它的这种风格来看的话,一种就是这种青花的颜色比较暗的,然后画工比较粗糙的,这一类就是一般个体比较大,它现在我们初步判断应该是漳州窑系的产品,基本是漳州平和一带生产的。

记者:就是福建本地产的。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南海一号 水下考古 水下文物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