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严歌苓:之所以叫金陵十三钗 因13不详预南京之悲

2011年12月16日 13:54
来源:凤凰网 作者:陈雪莲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Q:你说,你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最喜欢《第九个寡妇》里的王葡萄,为什么?

A:是的,我很喜欢王葡萄这个角色,我只是在塑造一个有血有肉,有肤色,有温度的,立体的形象,越浑圆越好。我不在意别人看到了什么形象,张三看到了地母就是地母,李四看到了破鞋就是破鞋,但是她是一个独有的人物形象,她一定要和其他女人不一样。

王葡萄和我所有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天然保持着佛性,懂得主动去爱,去享受性的快乐。她骨子里是雌性的,在行为上也更多地保持了动物性。有时她是男人的母亲,有时她又是男人的宠物,“坚贞”这样的字眼在她的头脑中从未存在。

Q: 你身在海外,但大量地书写国内土地上发生的事情,你如何做调研?

A:我是一个喜欢听别人讲故事的人,我每次回国,从身边的朋友那里都可以听到很多很有意思的故事,很多就成为了我作品的素材,同时我的父亲还一直给我订阅国内的《作家文摘》和《文摘报》等报刊,一摞一摞的存下来,每半年、一年我回来全部带走,没事的时候就读,很多作品和这些报纸有关。

写“抗拍性”强的作品

严歌苓抱怨说,如今身处图像时代的作家必须做一些前代作家不用做的事情,“让清高的作家走到文字前面,用影视剧来宣传文学,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她说。但她也在努力适应这个时代。例如——她开始用电脑写作长篇小说《无期》——但她觉得真的像“无期徒刑”她要写男性了,她要写当代都市题材了,她要写“抗拍性”强的作品了……即使54岁了,严歌苓还是创作能量饱满,勇于尝试各种新鲜,去试验和突破自己的潜力。

2010年,严歌苓的首部英文长篇小说《赴宴者》出版后,在海外反响不错,这给了严歌苓信心,她告诉本报记者,自己还会创作第二部英文长篇小说,“但不是这两年”。她称自己是一只文学候鸟,几乎每年都要飞回祖国,休养生息,然后再飞走。

Q:80后、90后这一代人接触的都是短信、微博,而你这一代,甚至还在拿铅笔写作,你写小说会不会在乎读者是谁吗?

A:我现在开始尝试使用电脑写作,但是,还是不如用铅笔写作那么顺畅,因为要打字,还要选字,很容易影响我的写作思路,另外就是我不太会弄上网的事,除了查邮件不会干别的。不过我会看房子信息,美国现在房价跌得很厉害,我上网看看有什么可爱的房子。

Q:你说以后要写“抗拍性”强的题材,可以说你的作品是为数不多能够同时在影视和文学上站得住的,为什么要拒绝这些?

A:我觉得我是非常非常爱文学的,当然我也爱电影,有时候好的文学不是好的电影,所以我现在要做一些纯粹为文学写的作品,但是我还有一半的严歌苓是非常爱电影的,我就专门为电影来写作品,我希望这两件事别混在一起,如果混在一起常常要造成巨大的妥协。他们把我的作品改成电影或电视剧以后,怎么说呢?人不是圣贤,你看电影电视给你造成这样大的收益和影响,你就会不自觉地去写能够被他们拍成电影和电视剧的东西,这是下意识里的东西。

Q:女儿的到来对你的写作心态有没有产生一些影响?

A:女儿现在已经上小学了,她的到来,给我和我的先生带来了无比的快乐,她非常懂事,我写作的时候她总会站在旁边默默地看着,看烦了,就默默走开。很有意思。

Q:你说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寄居者,你处在漂泊、边缘的生活状态,那现在你心中的安宁感来自哪里?

A:我有寄居者的身份认同危机感,在寄居国如此,在自己的祖国亦如此。我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寄居者,在美国生活二十年也不能改变我的寄居者心态。无论怎样,西方文化都是我半路出家学习来的。而我回到自己的祖国也是一个边缘人,祖国在我缺席的二十年里,发展了语言,改变了生活方式,改变了社会……所以我也有找不着位置的感觉。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严歌苓 金陵十三钗 图像时代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