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青春版《牡丹亭》:“青春”了文化市场

2011年12月05日 19:31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陈久志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当下,全国上下都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而日前在杭城成功上演的白先勇青春版昆剧《牡丹亭》,正是一次深入而生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践。此次昆曲之旅,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一次昆曲演出本身的意义。

在主办方之一的浙江音像出版社社长陈伟民看来,培养文化消费,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文化消费,否则,就缺少了市场环境和内生动力。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养成,一定离不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这样的认识与理解,我们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才成功地让青春版《牡丹亭》在杭州梅开二度”。

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诞生之日起,已在全球巡演了200场,很少到同一座城市回访。白先勇先生也说过,“第200场演出可能是青春版《牡丹亭》的封箱演出,除非要参加大的活动或国外演出方的邀请,以后将很难看到这一版本。”但杭州是个例外。

制造这个“意外”的,便是像陈伟民这样的杭州文化工作者。要办成这样一项横跨两岸的文化活动,难度非常大。但为了让更多的杭州观众能看到这部美到无法抗拒的经典,杭州主办方和白先生不断沟通、协调,策划了完整的方案,最终以诚意和创意打动了白先勇。于是,便有了第200场巡演的前一场,在杭州举行的“例外”。

值得一提的是,青春版《牡丹亭》的来杭,并非一场单纯的演出项目,而是有一系列的“昆曲浙江之旅”活动:除了《牡丹亭》三本27折在杭州大剧院连续三天上演的盛况,还安排白先勇到浙江大学等高校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并演讲;并请白先勇首次寻访《牡丹亭》的原创地——浙江遂昌,在汤显祖纪念馆举行了纪念活动。所有的安排,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昆曲、了解昆曲并爱上昆曲。

事实也是如此。《牡丹亭》11月25日至27日在杭州大剧院连演三场,所有门票提前五天卖完。没买到票的观众,不惜高价买“黄牛票”,只求一睹昆曲风采。观众当中,处处可见年轻人的面孔。这样的盛景,在近年来的杭城演出市场中实属罕见。一曲《牡丹亭》,不仅青春了600年昆曲,也青春了杭城演出市场。陈伟民感叹:“在长袖善舞间,我们感悟到了现代中国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坚守和张扬。”

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除了此次昆曲在杭州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尊宠,本地剧种也在不断制造各种“艳遇”。今年5月1日、2日,杭州越剧院重排的《红楼梦》在杭州大剧院与观众见面便制造了轰动效应,两个晚上,杭州大剧院上座率几乎全满,票房全线飘红。这部汇聚了“当今徐派唱腔第一人”郑国凤、梅花奖得主陈晓红、谢群英等强大阵容的越剧,每一个人物亮相,每一个唱段响起,唤醒的几乎都是新中国以后全国人民对越剧的记忆。此后《红楼梦》晋京上演,也惊艳京城,受到高度赞扬,在全国越剧界创造了“杭越现象”。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杭州这座开放、大气、包容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有着让人惊羡的湖光山色,更让人记取的,是她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是她无比璀璨的文化光芒。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牡丹亭 青春版 汤显祖纪念馆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