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编辑手记

2011年12月05日 19:19
来源:凤凰网文化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北京的冬日干燥而冷清,与这萧瑟的寒意决然不同,作家白先勇携他的青春版《牡丹亭》剧组莅临国家剧院,预备12月初的二百场纪念公演。光阴荏苒,八年巡演如白驹过隙,我们在老人眼中读出的不是沧桑,而是于复兴昆曲途中拾级而上的矍铄。

他用混合了桂台两地元素的口音历数此间周游,或简或繁,点点滴滴,其细节描述之精准令我由衷钦佩。然而,漫长的复兴路上,似乎只有白老一人喁喁独行,年逾古稀的他,在这八年中的消耗与周折不言而喻。“保护、弘扬”的脂粉终没能掩盖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的疲态,个中的沉重与辛酸,全然化作了白先生一人的担当——他却不是一名昆曲人,只是一名笃信与其有缘的中文作家。

由是而生的敬意自不必赘述,重要的是,在白先生之后,会有何德何能之人接过复兴大旗?

“青春版”之“青春”二字又是否能真正将传统艺术唤醒?我们没有答案,能够历久弥新的,或许只有汤显祖带给我们这四百年来的美好。抛弃已成为这个工业时代的某种宿命,它剥夺了我们沉淀的愿望,只将浅薄消解成足以麻醉的缤纷。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编辑手记 昆曲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