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军旅书法家高军法:艺术需要后天勤学广修

2012年08月21日 16:47
来源:中新网 作者:中国军网记者频道

高军法近照

中新网8月21日电 据中国军网记者频道报道,仲夏的午后,偌大的北京城燥热难耐,位于城市东西轴线上的复兴路更是车水马龙、喧闹不已。但在道路南侧的一座院内,书法家高军法那间红墙平顶的创作室确是另一番景象:室外阳光静洒、绿藤缠绕,室内茶水浅沸,主人的目光平静而笃定……

闹中取静,是高军法情有独钟的生活风格,也是他日臻完善的人生品格。他说,水欲静则为冰,人欲静则常守。对他而言,静是一种生活状态,而这种状态的深处,蕴籍着一个墨道守正的执著追求。他与书法正是如此。

守志:“我不愿人生白白走一遭,成了对社会无用的废人”

高军法出生在山东淄博,一个叫“盆泉”的小山村,属鲁中山区,这里积淀了深厚的齐鲁文化。盆泉村现有4000多人,因村中有一盆状泉眼常年喷涌,气候温润,土地肥沃,世代耕种,乡人笃信“耕读传家”,能写会画之人颇多,耳濡目染,高军法幼年便对书法产生了深厚兴趣。

对许多山里人来说,最大的志向莫过于走出大山,对想要走出大山的人来说,识文断字通常是最基本的条件。出生贫苦的高军法早早便明白了这一点,而且,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让这种条件更厚实——用心写字。

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纸笔,他幼年常在河滩上折树枝为笔练字,到山崖上石头缝里捉蝎子到药店卖钱后再买起纸笔;夏天的时候,小伙伴们摘到桑葚一个个吃得肚皮浑圆,他却将桑葚收集起来,挤取果汁当着墨水。待到练字稍有模样,少年的高军法便开始为乡邻写春联,给同学写书皮。高军法说,那是书法或多或少地会带给他一点自信和成就感,那感觉,足以让他忽略日后为别人打短工时所受的诘难,忘记推着板车每天行走几十里山路,为生活焦灼奔波的酸楚。

17岁,高军法参军走出了大山,但命运一开始并没有眷顾这个朴实的年轻人——无缘军校、母亲去世……入伍三年,一连串打击后,高军法开始问自己:“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碌碌无为,白白走一遭吗?”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执拗的性格帮他得出了否定答案。尽管朝着志向前进的道路是曲折而艰辛的,但高军法不怕,因为他有的是顽强和坚韧——

曾有一件事差点断送高军法的军旅生涯。义务兵服役期将满,高军法决定申请转志愿兵,留在部队继续发展。但就在改转志愿兵程序启动的前几天,一次早餐,年轻活泼的高军法与战友开了几句玩笑,稍有过火,战友一气之下,随手一扬,一碗米粥直接泼到了高军法头上。粥是滚烫的,滚烫到再热几分就足以毁容。临桌的女兵,先是愕然,接着哄笑起来;泼粥的战友也被自己的鲁莽举动吓坏了,呆若木鸡;高军法却格外清醒:“那时我要和他扭打起来,按照当时部队的纪律要求,肯定会影响我转志愿兵,我也想发火,但我更想坚持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终,高军法用衣袖使劲揉了揉几乎被黏住的眼睛,不动声色吃完手中的半块馒头,转身离去。

他是个能成事的人,一直都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1985年,23岁的高军法参加了中国书画高级研修班。当时,他的单位在京郊长辛店,距离市里研修班教学点有近20公里的路程,由于经济拮据,他每次骑自行车去上课。一次下课较晚,当时城郊不如现在繁华,城乡结合部都是庄稼地,车骑到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方时,突然链条断裂了。时值隆冬,没有地方修车,高军法顶着寒风,推着车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3个多小时才回到单位,一上床,高烧不止。战友们以为他病倒了,可次日清晨,他又背起书包出门了,不过,这次他选择了乘公交车,一路上,汽车颠颇,呕吐不止。尽管身体非常虚弱,但那一天,他上完了全部课时……

谁能想到,那期间,高军法还只是一名战士,妻子身怀六甲,但因双方父母均已过世无人照料,妻子想来部队生产又因不够随军条件居无定所,高军法的生活其实早已纷乱如麻。

“我不想被生活压垮,成为一个对社会毫无价值的废人。”高军法说,这样的念头一直激励着他勇敢面对磨难和挫折。

如今,高军法已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总参书法创作院常务副院长。一连串的头衔,并没有使他陶醉或茫然,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太沉湎于光环里生活,就容易头晕目眩,迷失方向。笔墨当随时代,艺术真正的价值,在于服务社会,回馈人民——

2002年,纪念焦裕禄同志诞辰80周年,高军法创作百屏书法,弘扬优良传统;

军旅书法家边疆行,高军法用书法真诚赞颂边关将士,得到官兵广泛赞誉;

抗击非典、东南亚地区发生海啸、申奥成功、载人航天实现千年梦想……高军法均以书法的形式奉献爱心、记录历史、讴歌时代!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军法 军旅 勤学广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