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建设“诗歌岛”条件已成熟
2009年02月23日 09:48 海南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2月16日,省委宣传部举行座谈会,邀请省内文化领域的知名人士等讨论建设海南“诗歌岛”计划。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 本报记者 魏如松

作为中国诗歌“岭南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海南当代诗歌已经在中国诗坛迅速崛起。在一大批诗人关乎时代、关乎生活的创作觉醒中,如何将海南打造成诗歌岛,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诗歌大省?日前,海南日报记者专访了著名文学评论家、海南大学刘复生教授,他向记者梳理了海南“新时期”诗歌的三个重要阶段,认为海南建设诗歌岛条件已臻成熟。

海南建省前:

诗歌水平居全国之下

刘复生教授在“海南历史文化大系”中著有《海南当代新诗史稿》一书,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在划分海南新诗发展阶段中,“1988年海南建省既是海南社会历史的转折点,也为诗歌写作提供了历史机遇。建省前,海南诗歌与全国水平有明显差距。”“当时,海南诗人更多习惯于在岭南文化系统内建立地域文化认同,这一点限制了海南诗歌视野的广度,诗歌创作更容易被一种狭小的地域意识所束缚。”

由于当时海南整体经济、文化水平较为落后,缺乏与内地各种意义上的交流,这一时期海南诗歌呈现某种自足状态。

“云逢鹤和冯麟煌两位诗人的作品,当年在全国范围内也属较高的创作水平,他们曾和主流诗界与主流诗歌资源建立了联系。”这一时期,海南诗人仍以50岁左右的诗人为主,由于远离文化和诗歌中心区域,类似于“朦胧诗”一样的诗歌创作未能获得成熟的环境。

海南建省:

为诗歌发展提供机遇

1988年海南建省,十万人才过海峡给海南带来最大变化就是人才的涌入。不少诗人如柏桦、李亚伟、杨黎等来过海南并短暂居住,“曹汉俊、林珂、张锋、凌川、鹿玲等青年诗人还因此留了下来,这一次诗歌潮的影响现在难以评估。”

“大量来自诗歌中心区域的诗人进入海南,成为新的海南诗歌创作力量,这对海南诗歌史具有深远意义。”刘复生说,“移民诗人将主流诗歌写作的文学资源、观念、技巧带进了海南,改变了此前海南相对滞后的诗歌空气,虽然诗歌史不能以进化论的尺度来衡量高下,但新的思潮、观念的确也有瓦解陈旧模式对诗歌写作的束缚,重新发现生活的功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魏如松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