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文化 > 深度 > 相关资料 > 正文
老屋是文化载体 载体被拆文化从何谈起
2010年11月07日 19:56 文汇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鲁迅周作人故居、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连遭拆除险情—— 还要从推土机前救下多少名人故居

6月26日,北京西城区八道湾胡同口张贴出《北京市房屋拆迁公告》,包括11号院的鲁迅与周作人故居在内的平房将全部被拆迁。一石激起千层浪,专家、媒体齐声呼吁应保留周氏三兄弟的八道湾住宅,在舆论的高度“聚焦”下,西城区日前宣布:八道湾11号将成为新建的北京35中的一部分,故居将可能被用作图书馆。

无独有偶,7月初,西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也难逃拆迁厄运,在有关部门叫停前,门楼、西厢房已被拆毁,正房、倒座房尚存。仅一墙之隔的12号院、哲学家金岳霖的故居也险遭破坏。

几乎同一时间,两处北京老城名人故居都险遭拆除,这难道是巧合吗?

昔日鲁迅周作人故居,今日破旧不堪大杂院

鲁迅博物馆馆长、鲁迅研究专家孙郁虽然身处外地,但八道湾11号的命运这几天让他担忧不已,通过辗转打听,他刚刚得知周氏三兄弟故居能够保留,悬着的心这才落下。

电话中,孙郁告诉记者,2002年他就曾向国家文物局打过报告,要求将八道湾胡同11号院改建为鲁迅博物馆的分馆,但因为资金有限,此事一再搁浅。

“这套四合院现在是个大杂院,里面住着很多居民,要完整保护就要把里面的居民都迁走,这需要高昂的拆迁安置费,文物单位没有这么多钱,必须依靠地方财政支持。我们能做的只是向国家文物局提申请。”

八道湾11号这座“三进的大院子”是鲁迅在1919年8月,花3675元买下的。他在这里生活了近四年,写下著名的《阿Q正传》,周作人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这里也是蔡元培、郁达夫、钱玄同、胡适、沈尹默等许多文化名人频频造访之地,是“五四”文坛最重要的文化遗存之一。现在院内共住有约五十户人家。

孙郁认为,周氏三兄弟的住所周边有许多民国时期的风貌,最好是完整保护。“成为北京35中的一部分,也算是一个解决办法,但却是没有办法情况下的办法。不能完整保护周边街区,我实在觉得很遗憾!”

鲁迅在北京前后共住过4个地方,绍兴会馆、八道湾11号、砖塔胡同、西三条21号,除了西三条故居被辟作了鲁迅博物馆,其他三处故居如今都成了大杂院,破旧不堪,除了门口挂一个“鲁迅故居”牌子外,看不到丝毫保护措施。“北京文物保护单位的意思是,保存下来其中一个就行了,而我们希望都能够保存下来。”

孙郁认为,现实的需要和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之间的矛盾,在许多地方一直存在着,“建国初期,为了发展交通,拆掉不少历史文化遗迹,后来为了建企业、建国家机关,又拆掉了不少。中国人不善于保护文物,经常是一个朝代建立之后,前朝的遗迹就没了。”

八道湾11号虽然幸存下来,但只属于“单体保护”,周边的街区氛围仍将被拆掉,历史景观的环境空间没了,孙郁好几次禁不住地感叹:“这是一种没有办法的保护,现实的力量太大了。”

留下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留下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

以《城记》一书记录北京城变迁和古建筑命运的新华社记者王军,这两天不断在媒体和博客上疾呼“请留下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并质疑“北京还能不能保护名人故居?”

记者联系到王军时,他正忧心如焚,声音中含着愤怒:“梁思成和林徽因故居什么身份都没有,连最低等级的‘普查、登记、在册文物’地位都没有!”

“或许拆除方、批准方根本不知道北总布胡同还有一个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或者根本不知道梁思成、林徽因是谁,我在此愿意告诉他们:梁思成、林徽因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中国建筑设计的国家奖就叫‘梁思成奖’!”

王军说,几年前,他曾带一个法国朋友到梁思成和林徽因故居,法国朋友一走进院子,看到那破败不堪的景象时竟泪流满面。“我们这样对待梁思成和林徽因故居,是不受尊重的”。

“做个普查、登记在册不用花一分钱,只需要一颗心呐!”王军说。

尽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已规定停止大拆大建、整体保护古城,但拆迁竟拆到了曾为保护老北京而奔走呼号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故居上,“这叫什么整体保护?老北京城本来就只占北京的5.76%,现在只剩其中的1/4了,难道这就是北京城的命运?于情、于理、于法,都不能再折腾了!”

梁思成和林徽因故居现在只是叫停,还谈不上保护,怎样保护还要经文物局论证。王军说,虽然这座原本精美的四合院已成了大杂院,但格局清楚,林徽因曾画过它的平面图,修复其实不难。“重要的是,至少要给明一个身份,挂出‘梁思成与林徽因故居’的牌子,以纪念他们。因为它铭刻着一段中国人应该记住的历史。”

文化载体被拆,文化从何谈起

遭遇拆除命运的文化名人故居,在北京并非少数,北京地理学会秘书长王越随口就说出好几个:“尚小云故居、荀慧生故居、果子巷的李万春‘鸣春社’故居也被拆掉了,徐悲鸿在东城的故居已经不在了,代替以新街口的徐悲鸿纪念馆。据统计,京城名人故居中已被拆除的比例高达1/3,主要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城建中拆除的。”

也有维护得很好的名人故居,如恭王府、梅兰芳故居、宋庆龄故居等,但王越认为,这些更多出于对知名度的考虑。

而变成大杂院是更多名人故居比较普遍的命运,“很多都是文革时期工农兵进驻、或被人抢占,特别是私搭的小厨房对故居的破坏最大”。王越说,鲁迅故居绍兴会馆现在和任何一个大杂院没有区别,很乱,好几口人住一间屋子,四合院格局基本面目全非。唯一只是在门口挂了一个牌子,显示鲁迅曾在此居住。

“破旧,是多年不重视、不保护的结果。”王越说,古城保护,很多时候取决于地方政府,“名人故居不一定都建成纪念馆,也可以正常使用,关键是如何有意识地保护。”

而保护名人故居,又涉及到对北京胡同的保护,“街没了,同时被抹去的还有历史的记忆。”

而现实是,“拆”与“保”之间,似乎拆的力量更大一些。宣武区果子巷一带的胡同,是金代留下的胡同,也是这位65岁的北京历史地理学者出生的地方,如今也即将消失。提及此,他非常痛心:“宣武区南骡马市大街以北已经拆完了,以南正在拆。在棉花上头条的林白水故居拆没了,据说棉花下二条、下三条也马上要拆了。”

“有新的地域可以开辟,为什么偏要拆北京的老城?宣武区老在提倡其‘宣南文化’,现在连文化载体都拆掉了,还怎么提文化?”

王越说,名人故居是城市的特殊坐标,是一个城市文化厚重的标志,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人文资源,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呵护,也需要有关方面真正痛下决心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本报驻京记者 李扬 (本报北京7月14日专电)

(本文原发表在2009.07.15文汇报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李扬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